试题与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西兰当地时间2011年2月22日中午12时5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西兰当地时间2011年2月22日中午12时51分,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克赖斯特彻奇西南方向10km处,震源深度仅有5km。2月26日地震遇难总人数已升至145人,逾200人失踪。

材料二:2010年9月4日该市曾遭里氏7.1级强烈地震,地震震中位于城市以西30km,震源深度33km。无人死亡。

(1)新西兰位于__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__板块的____________(生长/消亡)边界上,是地震多发区域,每年有记录的地震达1.4万次之多。

(2)震后,受灾者90%都是在最初的24小时内得救的,故有"黄金24小时"之称。为了争取抢救时间,震后互救时应遵循的原则有____(多项选择填空,选对1个得1分,多选不得分)。

A、先救远,后救近。从远处救起,不论是家人、邻居、同事,还是素不相识的人

B、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

C、先救"生",后救"人"。先使被埋压者头部暴露,防止窒息,救出更多生命

D、如果自己被埋压,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E、注意仔细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不要盲目乱挖、乱刨

(3)今年这次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较去年大增,请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太平洋;印度洋;消亡

(2)BCDE

(3)地震震中距克赖斯特彻奇市中心更近,震源更浅,不少建筑物在上次强震后尚未来得及修复。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解开中国舱外航天服之谜

神七航天员于9月27日16时30分进行首次太空行走,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与出舱航天员一起暴露于太空中。

如果忽略暗藏在“飞天”上的种种“机关”,“飞天”很像特大码的羽绒服。从上到下依次是头盔、上肢、躯干、下肢、压力手套和靴子,背上还有一只1.30米高的大背包。舱外服分为6层:由特殊防静电处理过的棉布织成的舒适层,橡胶质地的备份气密层,复合关节结构组成的主气密层,涤纶面料的限制层,通过热反射来实现隔热的隔热层,以及最外面的外防护层。外层的防护材料可耐受正负l00摄氏度以上的温差变化,堪称国内最贵的服装面料。通过调节大小,一套航天服可以用于不同身材的航天员。舱外航天服躯干的设计既要保证一定的强度、刚度,又要尽量减轻重量,还要能承受一定程度的磨损,这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之高,超乎想像。

舱外航天服内有电控台、气液控制台、气液组合插座、应急供氧管、电脐带,躯干外壳上分布着各种仪器。一个只有汉语辞典大小的控制台里,集成了20多种阀门,每个阀门又是一个更精巧的开关集合体。舱外航天服为航天员提供三方面的保障。一是辐射、真空、微流尘等环境的防护;二是生命保障,也就是要保持一个适合人生存的气体和温度湿度环境;三是良好的功效保障,保证航天员穿着舱外航天服能开展维修器材等太空作业。可以说,舱外航天服就是一个“穿在身上的飞船”。

因为出舱活动主要靠手完成操作和“行走”,舱外航天服手套必须灵活,同时又要有相当的厚度以保证气密性、隔热性,这在材料与工艺上几乎是矛盾的。“飞天”的手套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三维数字扫描”技术,为每个航天员量身定做的,既安全又灵活。戴上它,航天员能够轻松握持直径为25毫米的物体,拿起一个水杯不在话下。手心握物部位的密密麻麻的凸粒状橡胶,就是为了隔热和防滑而设计的。

飞船发射前,舱外航天服是打包固定在轨道舱壁上的。这可不是简单的“打包”必须使其不受上升段超重、过载的力学环境影响。“舱外服启封”项目分为21个操作单元,其中仅仅是“解开舱外服的包装物”就包含了12个大步骤,每个步骤又分为数十个动作。航天员需用特殊工具,才能把衣服打开。由于体积、重量的限制,这次舱外航天服在完成出舱任务后不随飞船返回,把价值三千万的航天服留在轨道舱里,日后随轨道舱的坠落而烧毁的确可惜,但这套服装一旦顺利完成出舱保障,也就完成了最重要的使命,随返回舱回到地面的,将是比舱外航天服本身更宝贵的技术和经验。

重而不笨,最高可达两米的“飞天”是中国的第一代舱外航天服,就单个设备而言,功能不一定强大,但在系统的集成上具有优势。就完成目前任务的能力而言,这套服装接近国际水平。

小题1:下列对舱外航天服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舱外航天服就是由头盔、上肢、躯干、下肢、压力手套、靴子、背包组成的“特大码的羽绒服”,可以调节大小,适合不同身材的航天员。

B.舱外航天服从内到外是舒适层、气密层、主气密层、限制层、隔热层和外防护层,防护材料可以承受l00摄氏度以上的温差。

C.舱外航天服内分布着多种仪器,由一个集成20多种开关的控制台操控,可以实现飞船的多项基本功能。

D.舱外航天服可以为航天员提供环境防护、适合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完成舱外维修器材等太空作业的保障。小题2:下列关于“飞天”的手套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全灵活,航天员戴着它便于完成舱外的操作和“行走”。

B.既有气密性又有隔热性,这在材料与工艺上几乎是矛盾的。

C.采用“三维数字扫描”技术,每一个航天员都可拥有适合自己的手套。

D.握物部位有密密麻麻的橡胶凸粒,可使航天员轻松握持一个水杯。小题3:对文章内容所作出的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完成出舱任务后,由于压力、重量和工具的限制,舱外航天服被直接抛弃在外太空。

B.“飞天”单个设备功能不一定强大,但由于系统的集成优势,所以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C.随着经验的积累、技术的进步,日后航天服的设计会不断改进,也可能随返回舱返回地面。

D.航天服被弃虽然遗憾,但它已完成了自己最重要的使命,无需重复使用。

查看答案
题型:填空题

(13分)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⑩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2)科学发现,②、④、⑨三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晶体具有超导性,其晶胞的结构特点如图所示(图中②、④、⑨分别位于晶胞的体心、顶点、面心),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用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与④距离相等且最近的⑨有   个。

(3)元素②的一种氢化物(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常把该氢化物的产量作为衡量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有关该氢化物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分子间的氢键   

B.属于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只含有4个sp1-s的σ键和1个p-p的π键  

D.该氢化物分子中②原子采用sp2杂化

(4)下图所示为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活性部分(血红素)的结构式。此结构片段中含有的化学键有                   (填序号)。

A.离子键    B.金属键   C.极性键   D.非极性键

E.配位键    F.氢键     G.σ键     H.π键

(5)下表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F的第一到第五电离能数据。

请回答:表中的金属元素是          (填字母);若A、B、C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相邻元素,表中显示B比A和C的第一电离能都略大,其原因是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