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透明玻璃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

题型:问答题

题目:

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透明玻璃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置在桌面上,点燃前面的蜡烛A,用眼睛观察A所成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与之重合.在此实验中:

(1)平面玻璃成像的原因是______.

(2)为了用蜡烛B准确确定A的像的位置,应将玻璃板______立在水平桌面上,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上放置光屏,则光屏上______(能、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4)本实验用一透明玻璃板而不是用平面镜,你认为原因是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16/24f810a00bc1d60ac8a60ff563b5ad58.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1)大熊猫、藏羚羊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大熊猫是肉食性动物,犬齿发达.藏羚羊属于植食性动物,盲肠发达,适于消化掉植物纤维.(2)沙燕属于鸟类,营飞行生活...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破解古玻璃“身世”之谜

玻璃的出现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世界公认最早的玻璃制造者为古埃及人。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中国的玻璃是从古埃及传入的,但是近年在湖南等省一些古墓中出土了大量战国、西汉玻璃器,上面有中 * * 装饰特点的纹饰及图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一批文物的出土,引起国内外考古界和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古玻璃研究专家、广西博物馆馆长黄启善说,它们的出土不仅涉及中国古玻璃制造技术的起源,而且对研究我国古代冶金、陶瓷釉彩的起源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出土的这些古玻璃究竟属舶来品还是“中国制造”?中外专家用现代光谱实验得出的共同结论是:中国的“铅钡玻璃”与西方的“钠钙玻璃”属于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中国古代的玻璃是利用一种特有的原料独立制造出来的。专家同时认为,中国古代玻璃虽为中国人的独立发明,但发展缓慢,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铅钡,烧成温度较低,虽具有绚丽多彩、晶莹璀璨的优点,但易碎、不耐高温、透明度差,不适应骤冷骤热,只适合加工成各种装饰品、礼品和随葬品等,比起陶瓷、青铜、玉石器来,玻璃器具用途狭小、发展不充分。因此,当既具有中国古代玻璃优点、耐温性能又好、适应性又强的“钢钙玻璃”传入我国后,引起人们的极大惊异,这类外来品与中国的“铅钡玻璃”在性状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中国人不知道它们是同一类物质。

“铅钡玻璃”如何起源?有学者认为,这与古代中国人冶铅的实践分不开。铅在我国古代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用铅制成的胡粉在古代是一种化妆品。同时古人非常热衷的炼丹术也叫铅汞之术。早在战国时期,就流行“食金饮玉”可以长生的说法,炼丹术兴起后试炼珠玉(即玻璃)也就成为炼丹家的活动之一。不过炼丹家着眼于养生,因此制作玻璃没有走上独立发展道路,更谈不上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技术来。又有学者认为中国玻璃的发展与陶瓷、冶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制陶技术,青釉器物的烧成温度可达1200摄氏度,春秋时期已掌握熔化生铁的1350摄氏度的高温技术。一般情况下,温度只要达到1200—1300摄氏度就可以制造玻璃。

黄启善说,文化是无国界的,文化更需要不断地发展完善。中国玻璃的“成长史”正说明了这一点,尽管历史已经证明古代中国人可以用特殊材料独立制成“铅钡玻璃”,但当这种技术存在一定缺陷,而不能被老百姓认识和接受时,它就需要不断完善,就需要像“钠钙玻璃”这样代表先进文化的技术代替它,这是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望新闻周刊》)

1.下列关于“古玻璃”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玻璃的主要成分是铅和钡,与西方的“钠钙玻璃”属于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

B.古玻璃具有绚丽多彩、晶莹璀璨的特点,适合做装饰品、礼品和随葬口。

C.中国古玻璃易碎、不耐高温,其实用性不如陶瓷、青铜、玉石、发展不充分。

D.古玻璃其实就是“铅钡玻璃”,它是古人利用特有的原料独立制成的。

2.下面不属于对中国古玻璃“身世”说明的一项是                              

A.学术界曾认为中国古玻璃是从古埃及传入的。

B.中国古玻璃制造技术的起源,对研究我国古代冶金、陶瓷釉彩的起源有重要参考价值。

C.中国古玻璃的起源与古人冶铅的实践分不开,炼丹家试炼的“珠玉”也就是玻璃。

D.中国古玻璃的发展与陶瓷冶金关系密切,春秋时已有制造玻璃所需的温度达1200—1300摄氏度的高温技术。

3.文章末尾说“这是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对“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具体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铅钡玻璃”是中国人发明的,但由于技术上存在缺陷,不能被老百姓认可,终究要被外来的“钠钙玻璃”所代替。

B.像“铅钡玻璃”这样落后的文化迟早要被“钠钙玻璃”这样的先进的文化所代替。

C.文化是无国界的,文化更需要不断地发展完善。

D.尽管铅钡玻璃是中国人发明的,但它存在技术上的缺陷,仍然会被国人抛弃。

3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土的刻有中 * * 装饰特点纹饰及图案的大量战国西汉玻璃器,表明中国最晚在战国时已有玻璃制造技术。

B.中国古玻璃不全是从古埃及传入的,因而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者不是古埃及人。

C.“钠钙玻璃”传入我国后引起人们的极大惊异,是因为这类外来品在性状上与“铅钠玻璃”有巨大的差异。

D.如果古代炼丹家在炼制“珠玉”时给玻璃以足够的关注,那么中国的玻璃制造技术也许能早些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如图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净化、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根据仪器装置和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二氧化碳,并研究其有关性质,请回答: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欲制备、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______,检验CO2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③若向装置G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迅速用预先绑有小气球的橡皮塞塞紧,振荡,观察到小气球胀大,同时还观察到石灰水,请你写出该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若用H2O2溶液为原料(MnO2作催化剂)反应制备干燥的氧气,并用来测定某10g铜粉样品的纯度(该样品中只含铜和碳),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C→B→D,则

①装置B的大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②实验结束后,装置B的大玻璃管及管中物质的总质量______.(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不变”)

③若最终测得装置D增重ag,则原样品中金属铜的质量是(可用分数)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