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改变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移动镜后的蜡

题型:填空题

题目: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改变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移动镜后的蜡烛B,发现B总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过了一段时间,蜡烛A变短则A的像的大小将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15/f8cb2baed9924fdae576e96eeabb26aa.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证明:x2﹣4x+4.5=(x2﹣4x+4)﹣4+4.5=(x﹣2)2+0.5,∵(x﹣2)2≥0,∴(x﹣2)2+0.5>0,∴不论x为何实数,代数式x2﹣4x+4.5的值恒大于0.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91—95题:2009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7995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170万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增强,促进了乡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2005年到2009年,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从36.0%上升到39.9%,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48494万人减少到46875万人。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33970万人,2009年减少到29708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18084万人,2009年增加到2168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23771万人,2009年增加到26603万人。2009年末,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就业人数增加最快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员

B. 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

C.城镇就业人员

D.乡村就业人员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