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传统养生的主要特点是()。

题型:填空题

题目:

传统养生的主要特点是()。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14/3ace2f790f8ea5fbac24fae591a9c6c5.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把甲、乙看作1个元素和戊全排列,调整甲、乙,共有A22•A22种方法,再把丙、丁插入到刚才“两个”元素排列产生的3个空位种,有A23种方法,由分步计算原理可得总的方法种数为:A22•A22•A23=24故选C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一) 秋 水 (12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河伯始旋面目/妻献疑曰

B.望洋向而叹曰/以为莫己

C.河伯欣自喜/则何时而乐耶

D.秋水至/山间之四也小题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小题3:河伯的说话首先引用俗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批评自己的□□□□;再说自己曾经不相信“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批评自己的□□□□;然后,河伯认为自己的浅陋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也就是成语 “□□□□”之意。(3分)

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寓言故事说明了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见闻而骄傲自大。

B.河伯之所以欣然自喜,是因为“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河伯从眼前的对比中,发现了自己并不是“天下第一”, 自叹不如,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D.宇宙无限,人的认识和作用因为受客观限制是有限的,因此,人不能自满自足,要不断开拓进取。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10题。(18分)

韩安国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①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中,武安侯田蚡为汉太尉,亲贵用事,安国以五百金物遗蚡。蚡言安国太后,天子亦素闻其贤,即召以为北地都尉,迁为大司农。闽越、东越相攻,安国及大行王恢将。未至越,越杀其王降,汉兵亦罢。建元六年,武安侯为丞相,安国为御史大夫。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②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注释:①扞:通“捍”,抵御 ②冲风:由下往上刮的强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后安国坐法抵罪 抵:抵偿

B.田甲曰:“然即溺之。” 溺:用小便浇灭

C.安国及大行王恢将 将:将领

D.群臣议者多附安国 附:赞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吴兵于东界。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C.蚡言安国太后,天子亦素闻其贤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所为

D.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安国早年受过韩非学说的影响。他曾经受命和张羽一起成功地阻挡了吴楚军队,并显示出持重的性格特点,还由此成名。

B.狱吏田甲在韩安国因果入狱后侮辱他。韩安国被重新起用后,田甲吓得离职潜逃。是韩安国叫他回来就任原职,以后能友好地对待他。

C.韩安国曾经以五百金向亲贵田蚡行贿,再加上天子对他的印象也比较好,他终于得到重用,当上了为御史大夫的高职。

D.与匈奴“打”还是“和”?韩安国认为虽然当时匈奴的国土不是很广,国家的力量也不是很强,但是“打”毕竟有许多的弊端,选择“和”比较好。

8.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3分)

译文: 

(2)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3分)

译文: 

(3)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3分)

译文: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