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故都的秋①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辍。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有删节)

  注释:①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政治压力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居住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写下了这篇传世之作。

1、研读第三段,回答:

  ①划线部分共写了五处景点,用意是什么?

  ②对这五处景点为什么略写?既然是在“皇城人海之中”,为什么“不出门”,还要租一间破屋住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读第四段,分析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达方式、手法和语言特色三方面赏析这篇选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用三个词概括本文所写秋天的特点。

  ②探究并回答问题:郁达夫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与哪些因素有关?请结合注解、课文相关内容和自己的感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13/c9227436e01387dc141d5d798ea7a465.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C,D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字。

     ①牛塞屋(             )

     ②其他祖父积(             )     

     ③故有所览省记(             ) 

     ④子孙弃者无论焉(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课文中形象表现借书读书专心、困难的句子,以及有书读时懒散的情况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中心论点,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自己不必存书,只有借书才能“读书也必专”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①]国际大公司对世界经济的担心不断增加,[②]美国科尔尼公司管理顾问公司8日公布的最新调查表明,这些公司仍将实施它们的外国直接投资计划。
今年2月份科尔尼公司对全球134家大公司进行调查时,85%的公司表示今年将保持或增加外国直接投资。在这次的最新调查中,95%的公司决策人表示对目前世界经济的担心甚于去年,但他们当中2/3的人表示,外国直接投资将保持去年的水平。他们还表示,目前美国领导的军事行动对外国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将大于能源价格、日本经济复苏及欧元现钞的使用等任何其他因素。
最近4年来,国际大公司对在美国投资的信心一直上升。今年年初,美国仍然保持了最佳投资地的地位,但现在只有10%的国际大公司表示在美国投资的信心高于去年。根据科尔尼公司的调查,中国是唯一获得投资信心增长的国家,调查说,投资人看好中国,是基于对明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期望。

第2段“他们”指代的内容是( )。

A.134家大公司中的决策人

B.134家大公司中2/3的决策人

C.受调查的85%的公司人员

D.受调查的95%的公司决策人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