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绿蝉的歌唱 一座莲花似的山,以“周八百里”的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绿蝉的歌唱

  一座莲花似的山,以“周八百里”的幅员和“四万八千丈”的高度矗立云端。华顶山,莲花之顶,俯视群山,昂首天外。因其高,华顶又有避暑胜地之称。汽车在曲折蜿蜒的山路上穿行,忽左忽右,忽上忽下,青松、翠柏、云杉、秀竹一路看不足,触目皆为浓绿、深绿,又有绿荫匝地,太阳明显失却了它的威力,与山下的炎热难当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可是,没有想到,耳膜中却钻进几声蝉鸣。起先,多少有点想法,觉得那蝉“热啊——热啊!”的鸣叫真是多余的话。辛稼轩曰“为赋新词强说愁”,华顶之蝉怕是“强说热”了。

  午睡很深。

  醒来,又闻枝头蝉鸣,静心一听,却与山下的不同。“的铃铃--”响得好清好亮好悦耳,似轻风掠过庙宇的屋顶,檐下风铃摇曳的音韵;也似满山流淌的清泉,流过石上,淙淙的喧响。寂然无声的环境里,满山满坡的绿荫,因为有了蝉的歌唱,使得华顶之静变得更加幽深而且曲折。

  忽然有两句古诗涌上心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是王籍的句子吧,感悟正与我此刻的感触相同,猜想诗人也曾经走在深山老林,于蝉噪、鸟鸣中偶然得之。然而,我却另有纳闷:山上天气一点都不热,这蝉为什么还要噪?一直没有找到答案。后来,有机会读了《昆虫记》,这才知道缘于它歌唱的天性。

  蝉是季节的歌手。整个夏天,它都在歌唱,只要有树。就像风掠向屋顶,泉流在石上,鸟鸣在绿树……自然而又动听。

  以悉心观察昆虫生命而自豪的法布尔还有一个发现:“夏天,蝉儿在歌唱之余,就用尖细的嘴插在树皮上,打出一眼汁液饱满的井,滋润自己的歌喉。”——这个发现不属偶然,而是悉心观察的结果。

  如果华顶山没有这满眼装不下的绿色,也许就没有了蝉噪,没有了鸟鸣,我们也许就无法体会林愈静山更幽的意境了。

  那天傍晚在华顶山,有人在树林间捉到几只憩息于枝头的蝉儿,拿来让我看了,压根儿不会想到,通体竟是绿色的,个头也比山下的小了许多。我蓦然觉得,那躯体、那蝉翼,是让山上的绿色染就的;还有,那歌声,也是让山上的绿色染得动听了。于是,我想送它一个名字,从此叫它“绿蝉”,好么?

   这蝉原本是属于山林与绿色的,或者说华顶山就是它的家园。适者生存,不适者迁徙乃至死亡。曾几何时,一群群燕雀不是从我们的屋檐下、树林间飞走了吗?汗血马不是离开了曾经拥有的草原而濒临绝种的吗?于是,我决定放归它于山林,好再听听它的歌唱。

  暮色苍茫里,晚霞像火一样地燃烧。落日的余晖,在林中编织万道金线,又给西向的每一片绿叶镀上了一层金子一样的亮色。晚风吹动枝叶,绿光摇曳,绿波荡漾,薄暮中的华顶山显得更美了!听!还有更美的绿蝉的歌唱。“临风听暮蝉”一一声声轻吟慢唱,此起彼伏,就像是一曲唱给这山林与绿色的晚歌。倘懂蝉语,必然听懂众蝉醉鸣里,除了赞美,还有一些爱恋,一些叮嘱。说不定,还有一些希望——希望所有的山头都变得绿了——山涧里的水都变得清了——连吹来的风也沁人心脾地凉爽了。听着听着,我的感觉又好像走进了秋天。

  秋天到了的时候,华顶山赤橙黄绿色彩缤纷,绿蝉谢幕一曲的歌唱应该是:却道天凉好个秋!(2006年10月《美文》)

1.为什么作者会有“华顶之蝉怕是‘强说热’了”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法布尔悉心观察昆虫生命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蝉,为什么要提到“燕雀”“汗血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听着听着,我的感觉又好像走进了秋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13/71c924ab7e666daca6a0e2648899303f.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把v=100代入S=1100v2得:汽车刹车距离s=100>80,因此会有危险.故答案为:会.

试题推荐
题型:材料分析题

泡菜里有着色剂,果冻里有防腐剂,一支雪糕里有16种添加剂……毒花椒、毒馒头、毒猪肉、毒奶粉、地沟油……正如漫画《我们还能吃什么》描述的那样,如今人们“谈食色变”。面对这种现状,我国政府已经采取多种措施,力求从源头确保百姓食品安全。

阅读以上材料后,请你依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怎样看待生产和销售“有毒食品”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我们还能吃什么”的感叹,我们中学生可以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