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正弦交流电的峰值为有效值的()倍。

题型:填空题

题目:

正弦交流电的峰值为有效值的()倍。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13/1b6677880a4d5e415695b4eea0cfc3c9.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由题意可知,a+b+c=6…①,2ab+2bc+2ac=11…②,由①的平方减去②可得a2+b2+c2=25,这个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5,故选C.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随着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人们广泛探求天性,以此来解释行为、思想和情感。和亚当,斯密的假设相类似,佛洛伊德认为:人并不是理性的,而是由本能支配的,因此,通过理解人的种种本性,就可以揭开人的心灵的秘密。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

A.佛洛伊德的观点不同于亚当•斯密

B.佛洛伊德希望通过理解人的本性来揭开人性的秘密

C.佛洛伊德的愿望是好的,但他无法揭开人性的秘密

D.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是用来解释感性与理性的关系的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馆,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大夫十日  期:约定

B.天疾风  会:适逢

C.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D.而击之也  过:经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攻原得卫/假舆马

B.待公食/信见疑

C.为鼓与百姓为戍/洎牧谗诛

D.敌人旦暮至击汝/若属为所虏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