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如图所示,电阻箱的读数为______Ω.

题型:问答题

题目:

如图所示,电阻箱的读数为______Ω.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12/fed5c8066f18807df95bd2e1187ffa76.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对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敦煌

学群

  大地苍凉而贫瘠,宕泉河已经干涸,只剩时间和风在河床上流淌。一段最鲜活的历史就住在这贫瘠的表皮下……

  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我,越过历史上那些小脚婆姨的时代,越过阉割了的宦官的时代,走进地层,走进敦煌,一下接通我们文明的另一个源流。

  时光早已远去,那些曾经吹过旷野的风还留在衣带上;描绘的手早已化入尘埃,从他们手底流溢出来的色彩还在;丰美的水草已成荒漠,从那里生长起来的繁荣却留在洞窟里。

  一场色彩与线条的盛会:灵动的肢体,飘飞的衣带,蘸着宝石的颜色自如地流转。在古中国的历史上,漫漫黄沙下,原来掩藏着这般自由的灵魂,这般高扬飘逸,这般酣畅淋漓,这般辉煌壮丽!当一个美丽的飞天曳着长长的衣带绕楼穿窗而过时,我们的灵魂也跟着飘飘悠悠,仿佛鱼鳝从水中一滑而过。人怎么可以把一根带子舞成这样,像一条河,像一道绵长的波浪线,像沙丘上飞舞的风。一个民族用它的灵魂在这根带子上舞过千年。洞窟外面,风把沙丘牵动过一轮又一轮,一千多年的风一直在上面吹拂,河水跟着它在流淌。桑叶上的阳光在上面闪烁,生命在上面歌唱。从绸带的飘飞里,我听到一股强劲的音乐。那是生命的狂欢。生命在洞壁上奔涌了一千年。

  一匹迈着舞步的马。绘画人将灵魂里的歌声流泻到马步上——大地就是琴健,马蹄殊踏在音乐上。一股泉流般的乐音从马蹄下升起,把你和马一起浸入其中。

  一位美丽的女菩萨。一千多年前的泥土,竟然塑造出这般鲜活的肉体,让人油然而生爱心。她就像是邻居家年轻的少妇,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光辉,丰腴的手臂叫人想偷偷伸过手去摸上一摸。瞧她那隐然含笑的样子,应该是不会生气的。神和佛在这里传达着人间的欢娱。

  一幅童子嬉戏图。嬉戏中的儿童,那份童稚天真,那份童趣,或许他们天生地一下就接近了真正的经义?

  他们都是谁?是些什么样的人,从春到夏从秋到冬把一生的时光都留在洞窟?

  我惊叹于那些一笔一画抄出来的经书,一人字一个字,一行一行最终排成一张纸,一张纸接一张纸码成垛堆成山,多少生命成年累月就这样抄下长,一生做着同一件事晴, 生命逝去了,他们的很迹还在。

  一个人终其一生,将生命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不管那是什么、这本身就是值得尊敬的。当众多生命为某一件事情聚集到一起、甚至一代接一代人专注于同一件事情时,这便是伟大——敦哉煌也!

  看看那一尊顶天立地山一般高大的佛像。山做成的身躯,自然有着山的气象,山的沉静,山的大度,山的厚重。可是,在它的宏大中却不失细腻:那平静的面容,眉下间充满会通天地得之于 心的灵光,那是从灵魂从生命中流溢出来的光辉;那根修长的手指,当它沿着一定的坡度微微往上一翘时,你感到那上面倾注了多少灵魂的美丽;还有那手臂的自然垂下,衣身上的皱痕…… 在生的追求拓展到死后,神在众多的生命中坐直了身子,让后来的人惊叹生命的伟大。

  他们是些关注灵魂的人。穷其一生,只为把灵魂安置在洞窟里。

  在这一行行规规整整的字迹里,在这大处着笔美轮美奂的神像壁画里,我看到古人专注的眼神。就在这些神像后面,他们是真正的神。就是他们,让生命在面前的洞壁上飞扬起来,让自己的精神顶天立地站立在这里,以至多少年以后,一见之下,就把我们这些为外物所困扰所同化的现代人,一下带到云端。

  敦煌等在它的洞窟里,等待它的颜色再度回到地面,等待它的声音在风中传响,等待它的底气来到我们身上。鸣沙山,沉默千年的沙石,也在朝我们的臀腿发出鸣响。

1.本文对敦煌的哪些描写再现了“最鲜活的历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篇写大地的苍凉贫瘠、宕泉河的干涸,是为了表明敦煌已成历史,曾经向过的文明已消逝。

B.文中写到漫漫黄沙下,掩藏着自由的灵魂,高扬飘逸,酣畅淋漓,辉煌壮丽,这是对生命的赞美

C.文中第六自然段“一股泉流般的乐音从马蹄下升起,把你和马一起浸入其中”采用的是比拟和借代的修辞手法

D.文中对美丽女菩萨生动而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凡人的思想和情感。

E.文中写“沉默千年的沙石”,是用以静衬动的手法,更好地体现鸣沙山的鸣响。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