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患者女性,28岁,劳累性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乏力,气短,时有咯血,听诊心尖区有舒张

题型: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题目:

患者女性,28岁,劳累性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乏力,气短,时有咯血,听诊心尖区有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临床诊断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其超声心动图表现有()。

A.左房内收缩期见蓝色花彩血流

B.舒张期二尖瓣口见红色花彩血流

C.二尖瓣前叶呈城墙样改变

D.SAM现象

E.二尖瓣舒张期震颤波

F.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增快

G.左房内舒张期见蓝色花彩血流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12/3a6d1783ea20e95e159b2277f337df4e.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1、3、5 ; 2、3、4题目分析:观察插入式电阻箱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工作原理是:当拔去某一铜塞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等于接在铜塞两侧接线柱上电阻的阻值,拔去多个铜塞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等于各铜塞对应电...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20世纪80年代无家可归人数的急剧增加不能归因于将精神病患者从医院推向“社区护理”,尽管大部分这种社区护理的供给是确实不存在的。

下面哪项,如果正确,最能支持上述论述?()

A.把精神病患者请出医院的政策依据于这样的假设,即一种新研制的药物可以使他们的病情得到控制。

B.没有医院的监督,那些病情可以由药物得到控制的患者可能不会真正遵医嘱进药。

C.20世纪80年代确实存在针对精神病人的社区护理计划,但主要由一些针对门诊病人的诊所组成。

D.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把大量精神病人遣送出医院。

E.在大城市总是有一些人无家可归。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