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背向散射法是利用()原理来测量光纤的损耗。

题型:填空题

题目:

背向散射法是利用()原理来测量光纤的损耗。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12/2b3194f16b2184e3c63bde457d422254.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A,B,C,D解析: 公安机关在履行职责、完成安全保卫任务的过程中形成了公安工作的鲜明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对于提高公安工作的社会地位、提高公安机关的战斗力、增强人民警察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增进人民...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淡 竹

苏沧桑

      (1)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2)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3)A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4)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志。

      (5)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

      (6)松树很满足,即使干瘪的果子永远得不到更饱满的收获。

      (7)兰花三七,极像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据说气味能抵挡蛇对游人的侵袭。

     (8)被践踏的草,总是第一时间奋力挺直腰杆,挂着最底层最灿烂的笑。

     (9)B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 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 

     (10)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11)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抓住土壤,变成屈曲盘桓的藤萝,向百鸟献媚,与昆虫讲和,向风霜妥协,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生立命,才有飞黄腾达的可能。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12)真是空的吗?不。 那一节节空里, 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颗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好友促膝长谈,开怀畅饮,在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 荒芜繁杂,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13)那一节节空缺里,是永远的满盈。

     (14)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15)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的颜色——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 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16)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 成萌, 美化环境;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 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蓝。

     (17)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18)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颀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19)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0)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21)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22)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

      (23)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散文2009精选集》有删节)

1.第(12)段说淡竹其实不空,淡竹”不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作者说淡竹就是李白,请阅读第(11)段,概括出淡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品质的内容。

                                                                                                                                                             

3.文题《淡竹》,文章前部分却用了大量文字写其它植物,有何作用?

                                                                                                                                                             

4.本文语言优美,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面三刀处中,任选一处,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