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如图为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1)写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题型:解答题

题目:

如图为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1)写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______

①______    ②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⑥______    ⑦______

⑩______     ⑨______

(11)______

(2)当你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你怎样判断它在哪里?

答案:

(1)①目镜 在镜筒的上端观察时靠近眼睛,②镜筒固定在镜臂上端,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安装物镜,③转换器,可以转动,改变物镜的放大倍数.④物镜 安装在镜筒的下端,观察时靠近玻片标本,⑤载物台固定在镜臂的下端,是放置玻片标本的,⑥通光孔 在载物台的中央,是光线通过的通道,⑦遮光器 在载物台下紧靠载物台,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⑧压片夹,在载物台上固定玻片标本的结构.⑨粗准焦螺旋 比较粗,升降镜筒的范围大,⑩反光镜 在镜臂的最下端,可以左右前后转动,是反射光线用的,(11)细准焦螺旋比较细,升降镜筒的范围小.

(2)迅速判断污点位置的方法:首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不动,说明污点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也不动,说明污点肯定在物镜上,因为污点在反光镜上是不会在视野中看到的.

故答案为:(1)①目镜;②镜筒;④物镜;⑤载物台;⑥通光孔;⑦遮光器;⑨粗准焦螺旋;⑩反光镜(11)细准焦螺旋

(2)首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不动,说明污点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也不动,说明污点肯定在物镜上,因为污点在反光镜上是不会在视野中看到的.

试题推荐
题型:填空题

(9分)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铜与氧气反应(2Cu+O2=2CuO)这一性质后,想做一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并在最后将铜丝进行回收。

(1)课外活动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做了如下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有50 mL空气,如图。然后给装有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减少了约      mL,这是因为                     

②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③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

可能原因是                       

(2)课外活动小组发现红热的铜丝变黑后,为了回收再利用铜丝,在研究如何除去黑色

物质的讨论中,制定了下列方案。

请根据以上方案回答:

① 乙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两种方案相比较,甲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②若采用甲、乙两种方案处理此变成黑色的铜丝,并且充分反应,则回收的铜丝a的质

              (填“<”、“>”、“=”)铜丝b的质量。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