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某学生要称12.9g氯化钠,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则此时应 [ ] A.加

题型:选择题

题目:

某学生要称12.9g氯化钠,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则此时应 [ ]

A.加氯化钠

B.减去一部分氯化钠

C.向左移动游码

D.减少砝码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09/55c2644e0a3043aa1a095faf6c747dae.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①a29+23+b2中的23缺少ab,不能用完全平方公式;②-m2+14mn+49n2中的两平方项符号相反,不能用完全平方公式;③a2-10a+25符合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能用完全平方公式;④ab2+2a2b-1中的三项都不符合完全平方公式的...

试题推荐
题型:综合题

(12分)古今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 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孙中山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在当时是否实现?为什么?(3分)

(2)(2)从材料二的演说词中,你看到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苏联为改变现状寻找的新途径及其效果。(4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