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

题型:材料题

题目: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请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君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1)据材料一指出“商君”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法的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哪一项?遭到贵族强烈反对的是哪一项?

材料二:皇帝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2)据材料二指出这位皇帝是谁?并指出他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3)据材料三概括他采取了哪两项改革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指出以上两次改革(变法)的历史作用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样,成绩的提高离不开改革与创新,作为七年级学生,为了更快的提高历史学习成绩,请提出几点好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08/ae7ac0f791cb4051c0898b2e58712100.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B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李贺的两首诗,完成1~3题。

南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①吴钩:刀名。②凌烟阁: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等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阎上。③若个:哪个。④络脑:马笼头。

1.《南园》一诗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使用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 * * 本相同,它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园》和《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写作题

书面表达。

     以中学生的名义写一篇100词左右的文章呼吁世界各地的中学生加入到拯救大熊猫 (the giant panda)

的行列中来。要求用到提示内容,行文连贯、流畅、完整。内容包括:

    1. 大熊猫是中国的稀有动物,也是世界的稀有动物之一,为中国人民 和世界人民所喜爱;

    2. 大熊猫生长在山里,以竹子为食,由于山林遭到破坏,竹子被砍伐,大熊猫觅食越来越困难,

        正濒临灭绝;

    3. 我国已建立数个自然保护区来保护大熊猫,但需要更多的资金;

    4. 我们希望大家伸出援助之手来保护大熊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