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是指正常钻进和取心等工序所必需的起下钻时间。

题型:填空题

题目:

()是指正常钻进和取心等工序所必需的起下钻时间。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08/70144e38ab3c038431b96e55a75e4861.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C解析:在产品或服务的商业交易活动中,对供应方来说,通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取得市场,赢得效益是最终目的,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不是由某几台设备、某几个工作者或某种规定、某种措施所能保障的。

试题推荐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称马克思的“每一学说”“皆属错误的”,而且“马克思的主要学说”“皆非出于独创”;不过,他还是承认“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说中,确有一段真理”: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之下”,劳动者与资本家“所得的各自部分”“实在未能公允,实在应谋改革”。美国经济学家韩讷在其《经济思想史》中对《资本论》逐一进行批判,但他在谈到马克思“以‘历史概念’观察资本”时,认为马克思“对产业状况有精密分析……颇有价值”。

材料二在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家当中,马君武、朱执信、孙中山、廖仲恺、宋教仁、冯自由先后在《译书汇编》、《浙江潮》、《民报》等报刊上介绍过各种社会主义学说。朱执信在《民报》(1907年)上相继发表的文章中介绍了《 * * 党宣言》和《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并节译了其中的片段。朱执信指出:“顾自马尔克(马克思)以来,学说皆变,渐趋实行,世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但是这些介绍只是零星的,不成规模和系统,而且传播的范围非常小。——李军伟、张瑜《从精英到大众——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材料三“大危机”爆发后,在西方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热烈气氛”。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42年就用“伟大”一词来形容“马克思的道理”,指出“马克思的分析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唯一真正进化的经济理论”。——《德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态度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指出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四较之材料一反映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