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大海中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及二氧化碳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

  为了寻求地球水的渊源,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学家托维利提出的假说: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太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根据托维利的计算,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多达17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上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

  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一个新理论:地球上的水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入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这一高度又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1990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江苏省无锡梅村乡。我国专家经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是来自彗星。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例如可能就是由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他一些物种灭绝。1998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块来自彗星的陨石,结果竟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

1、下列对所谓的“初生水”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的水蒸气。

B、存于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

C、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D、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

2、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     )

A、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由冰组成的小彗星。

B、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发现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C、经我国专家研究,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的冰块来自彗星。

D、有的陨石里含有盐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体。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托维利假说,人类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

B、根据弗兰克理论,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行人工降雨。

C、对地球水源地研究,有助于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

D、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08/2ed23bace5abba27b0f4d9c2cee6848d.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凉血消肿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患者女,25岁,因“发热、咽痛1周,乏力、食欲减退2d”来诊。查体:T38.8℃;意识清楚;颈部可触及多枚黄豆大的淋巴结;巩膜轻度黄染,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上有白色渗出物;肝肋下1.0cm,脾肋下1.5cm。实验室检查:血WBC30.6×10/L,N0.60,L0.35,异型淋巴细胞25%;ALT536U/L,TBil80μmol/L。

此时的治疗,除选用抗心律失常药外,还应及时选用的治疗药物是()

A.地高辛

B.肾上腺皮质激素

C.能量合剂

D.丹参

E.低分子右旋糖酐

F.呋塞米

查看答案
题型: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32岁,因“头晕、乏力1周,发热、咳嗽3天”来诊。查体:皮肤苍白,双下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牙龈增生,口腔无溃烂。胸骨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cm。功能状态(PS)评分2分。外周血常规:白细胞23.0×109/L,幼稚细胞0.67。血红蛋白83g/L,血小板11×109/L。

提示如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为t(9;11),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查:“MLL基因重排阳性”,FLT3突变检测阴性。缓解后的治疗可选择()

A.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B.临床试验

C.1~2个疗程含中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的方案巩固治疗后行自体干细胞移植

D.4个疗程大剂量阿糖胞苷(HDAC.方案治疗

E.其他联合化学治疗

F.自体干细胞移植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