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男,32岁,美籍华人,由美国来华旅游。因发热、咳嗽、吐白痰5天,气短2天住院。否认吸

题型: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题目:

男,32岁,美籍华人,由美国来华旅游。因发热、咳嗽、吐白痰5天,气短2天住院。否认吸毒史,出生于中国,16年前到美国定居,5年前离婚,无子女,有同性恋史。入院体检:体温38.5℃,脉搏128次/分,呼吸44次/分,血压110/70mmHg,神志清楚,发育营养正常,呼吸急促,唇发绀,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底部轻度湿啰音,腹部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色素101g/L,白细胞4.0×109/L,中性粒细胞0.69,淋巴细胞0.23,单核细胞0.06,嗜碱粒细胞0.02,动脉血氧(PaO2)24mmHg,肺部X线征为间质性肺炎。

应尽快做哪些处理()

A.保持气道通畅

B.吸氧

C.输血

D.升压药物

E.抗生素的使用

答案:

参考答案:A, B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案例二] “柑橘蛆虫”事件与公交车燃烧惨案 2008年10月间,在网上和手机短信上,“四川广元的柑橘出现蛆虫”的消息被炒得沸腾扬扬,一时间人们谈橘色变,质疑橘子究竟还能不能吃。就这样,消息越传越广,从四川一直传播到了北京、河北、上海等地,并引起了深度的恐慌——“告诉家人和朋友,暂时别吃橘子了……”事件发生几天后,四川地方政府有关发面出面澄清,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柑橘并无问题,市民大可放心食用。但还是有人不轻易相信,不再购买、食用柑橘,造成橘农较大的经济损失。 2009年6月5日,成都发生公交车燃烧惨案。一时间,这起爆发于都市街头的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成为了社会舆论高度关注,被所有渠道传播的事件。事件发生后,四川省、成都市两级政府高度重视。事发后两小时,成都市政府抢在第一时间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并且当天连开三场发布会,不断公布伤亡、救治、现场和事故调查等情况,让真相赶在传言前边,6日的第四场发布会主动回应市民有关疑问,使质疑声音减弱。7日的第五场发布会认定“有人带油上车”,网民转而追查纵火者,公众的思路和情绪与政府逐渐一致。至此,这起事件在市民惊悚之余,并没有诱发重大不满和群体事件,一度出现的谣言和猜疑也迅速消退,“6.5”事件随着真相查明而平稳落幕。

这两起事件给予我们的主要启示是()

A.网络越来越成为公众表达意志、进行监督的重要渠道

B.制定法律限制网络的使用

C.网络容易传播谣言,引起社会恐慌

D.网络是把双刃剑,政府执网能力越来越重要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