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陈寅恪的精神与思想》 (文/刘斌)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陈寅恪的精神与思想》

(文/刘斌)  

  ⑴清华大学王观堂(王国维)纪念碑铭:“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固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一以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   

  ⑵碑文表现出陈寅恪对王国维辞世的痛惜和对其精神思想的推重。

  ⑶陈寅恪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其思想是独特的、自由的;其人格是伟大的、极富个性的。他对中国历史所进行的整体性思考,他对中国学术所进行的深刻探究,他对中国文化的与众不同的审视,都是高标独立、卓尔不群的。他的博大深邃的学术研究,他的特立独行的学术精神,都是当前的中国学术界所缺乏因之也是所特需的。

  ⑷可以说,陈寅恪的一生经历了20世纪中国数不清的风浪,但他从不为形势所左右,始终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五四”以后,“全盘西化”论独尊一时,而他却以自己的勇气坚称“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面对喧嚣一时的政治思潮,陈寅恪做到不卑不亢,我行我素。虽然他有时迫于时势,噤不得发,但却无所畏惧,依然“论学论治,迥异时流”。并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坚定了自己逆流而动的信念,所以在暮年的时候,他能欣慰地对世人宣称:“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   

  ⑸《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一书的封底上写着:“在20世纪的学术追问中,学者们以其超迈的胸襟为这个骚动的世界留下了一座座学术思想的纪念碑,它赫然镌刻着:重建文化,再铸国魂。”陈寅恪所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说到底与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实际是一致的。

  ⑹1913年,陈寅恪在《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一文中写道,求中国学术之独立“实吾民族生死一大事”。对于当时学术不能独立的状况,陈寅恪十分悲愤,认为“吾国大学之职责,在求本国学术之独立”。1929年,他在北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中写道:“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这同时说明陈寅恪十分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陈寅恪游学各国,广泛接触西方文化。但在中西关系上,他坚持“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1932年,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郑重指出,吸收外来文化,“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收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他维护民族文化地位的态度,同样反映出所坚持的民族独立精神。  

  ⑺陈寅恪对中 * * 学术文化的真情,和他的家庭分不开。他的祖父陈宝箴、父亲陈立三在戊戌变法时,在湖南实行新政,对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卓有成效。1937年7月,日本侵华军队进占北平,陈立三忧愤至极,绝食而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目睹父祖的行为,加之平时所受熏陶,自然培育了他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陈寅恪自1929年为王国维撰写碑文,到1964年完成《柳如是别传》,一生尊崇道义和气节,并以自己的残病之身,教书育人,笔耕不辍,这些都是在爱国、爱中 * * 、爱学术文化的思想情感支配下完成的。为此,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献身学术,寻找重建学术文化的途径,才是他所能选择的正确的人生道路,也是唯一的选择。  

  ⑻作为独具人格魅力的现代知识分子,陈寅恪还有着强烈的使命意识。1927年,王国维的逝世给陈寅恪以巨大的震动,而他在遗书中的“文化托命”,对陈寅恪的影响之大更是贯穿终生。陈寅恪在王国维的挽联序中也写道:“十七年家国久销魂,犹余剩水残山,留与累臣供一死;五千卷牙签新手触,待检玄文奇字,谬承遗命伤身。”至此陈寅恪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即如何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如何以自己的学术研究,重新唤起国人对学术文化的信心,从而振奋民族精神,拯救中 * * 。  

  ⑼基于这样的使命,陈寅恪首先把自己的目光转向中古史的研究,因为在他看来,中古时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既有国家的大分裂,又有民族的大融合,同时,外有佛教思想的输入,内有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移植与交流,并且在以后数百年的分裂与动荡之中迎来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于是从1927年开始之后的50多年间,他始终洋溢着“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生命热情,并以弘扬中 * * 学术文化为使命,怀着其“终必振复”的信念,致力于学术研究。历大半个世纪岁月的消磨,陈寅恪百折不挠,矢志不渝,在近、现代的中国学者中无人能出其右。这种难能可贵的使命意识,使他不仅仅作为一个历史学大师而存在,更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而存在。  

  ⑽作为一代大师,陈寅恪为海内外学人树立了一个高峻的标格,使人们觉悟一种严肃的学术追求,一种理性的文化心态。陈一生守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的是凭自己的睿智和胆识,实践一条现代知识分子终将会走通的“续命河汾”之路,意欲建构自成一体的知识分子价值体系。虽然历史造成了先生之不幸,但其超迈的胸襟和独造的胆识在现代文化史上铸造了一个鲜活的灵魂,先生的风骨为后世学者所景仰,先生的思想也必将为后世学者所宏扬。(节选自《陈寅恪传》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一句可见陈寅恪对于自己的思想被旧文化所局限和禁锢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

B.“……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从王国维的纪念碑铭可见,在陈寅恪看来,王国维的独立与自由精神是伟大而永恒的。

C.把“碑铭”和“挽联序”联系起来理解,可以看出,陈寅恪认为:王国维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样一种中华文化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历经千年万载,与天地同久,与日月星争辉。

D.1929年,陈寅恪在北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中写道:“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这说明他认为应该坚守民族文化,抵制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汲取。

E.陈寅恪一生尊崇道义和气节,在爱国、爱中 * * 、爱学术文化的思想情感支配下以自己的残病之身,教书育人,笔耕不辍,探其根源,与他自幼的家庭环境分不开。

(2)请用一句话概括陈寅恪先生的精神与思想的核心内涵。然后再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他的这种精神与思想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本,具体阐释,陈寅恪先生对中 * * 的学术文化进行研究的动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说“这种难能可贵的使命意识,使他不仅仅作为一个历史学大师而存在,更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而存在”。结合全文阐释,陈寅恪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08/13de80d92a8e596f0fcb265fc8326898.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A

试题推荐
题型:填空题

根据中文所给意思完成句子。(共10分,每小题2分)

小题1:我今天很忙,明天怎么样,

I’m busy today. ____ tomorrow?

小题2: 快点,妈妈在等着我们呢。

______________! Mom is waiting for us.

小题3: 前门到了,请从后门下车。

We are arriving at Qianmen, please ____ from the back door.

小题4:一个优秀的学生通常善于提出问题。

Usually, a good student ____asking questions.

小题5: 该看新闻了,咱们把电视打开吧。

_____________ news. _____________ the TV.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甲公司为一家境内国有控股大型油脂生产企业,原材料豆粕主要依赖进口,产品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为防范购入豆粕成本的汇率风险,甲公司董事会决定尝试开展套期保值业务。  (1)2012年11月15日,甲公司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专题研究,主要观点如下:  ①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有利于公司防范风险、参与市场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公司作为大型企业,应建立套期保值业务相关风险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确保套期保值业务零风险。  ②公司应专门成立套期保值业务工作小组。该工作小组内分设交易员、档案管理员、会计核算员、资金调拨员和风险管理员等岗位,各岗位由专人负责。  ③前台交易员应紧盯世界主要外汇市场的汇率波动情况。鉴于外汇市场瞬息万变,为避免贻误商机,前台交易员可即时操作,但事后须及时补办报批手续。  ④公司从事汇率套期保值业务,以防范汇率风险为主要目的,以正常生产经营需要为基础,以具体经营业务为依托;在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且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时,可以利用银行信贷资金从事套期保值。  (2)根据公司决议,甲公司开展了如下套期保值业务:  2012年12月1日,甲公司与境外A公司签订合同,约定于2013年2月28日以每吨500美元的价值购入10 000吨豆粕。当日,甲公司与B金融机构签订了一项买入3个月到期的远期外汇合同,合同金额5 000 000美元,约定汇率为1美元=6.28元人民币;该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6.25元人民币。2013年2月28日,甲公司以净额方式结算该远期外汇合 同,并购入豆粕。此外,2012年12月31日,1个月美元对人民币远期汇率为1美元=6.29元人民币,2个月美元对人民币远期汇率为1美元=6.30 元人民币,人民币的市场利率为5.4%;2013年2月28日,美元对人民币即期汇率为1美元=6.35元人民币。  假定该套期保值业务符合套期保值会计准则所规定的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甲公司在讨论对该套期保值业务具体如何运用套期会计处理时,有如下三种观点:  ①将该套期保值业务划分为公允价值套期,远期外汇合同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  ②将该套期保值业务划分为现金流量套期,远期外汇合同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  ③将该套期保值业务划分为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远期外汇合同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1),逐项判断甲公司①至④项观点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对存在不当之处的,分别指出不当之处,并逐项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