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氧的分子量为30,气体密度为1.4289kg/m3。

题型:判断题

题目:

氧的分子量为30,气体密度为1.4289kg/m3。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05/73a1336f9d8d6638d17f0691090921df.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C

试题推荐
题型: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规定:中华民国领域内之土地,属于中 华民国国民全体,其经人民依法取得所有权者,为私有土地;以自为耕作为目的之约定支 付地租使用他人之农地者,为耕地租用。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土地法》规定:所有封建地主、豪绅、 军阀、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无论自己经营或出租,一概无任何代价的实行没收。 被没收来的土地,经过苏维埃由贫农与中农实行分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容、影响分析两个《土地法》的不同之处。(8分)

材料二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斯大林提出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但斯大林认为由于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会尽其所能地劳动,所以,社会就应该 淡化劳动者之间劳动成果的不同,不需要严格按照按劳分配原则分配消费品,以保证社会 主义的平等。所以这一原则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就演变成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即按差额 极小的份额分配,也就是按人分配。

——摘编自《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分配制度及教训》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

材料三 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由于片面强调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把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看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导致了种种社会弊病和丑恶现象:劳动条件 差,劳动时间长,工资水平低,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尖锐。一方面,占最广大人口的工人 阶级的贫困化,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劳动群众支付能 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另一方面,社会矛盾 的激化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动摇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稳定局面。

-——摘编自《历史教学》

(3)根据材料三,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 初期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这些问题实施的具体措施。(11分)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使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化脓性脑膜炎的表现是

A.注意力缺陷,活动过度
B.中枢性运动障碍,姿势异常
C.发热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进行性休克
D.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
E.肢体某一部分抽搐、不伴意识障碍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