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近似数3.10×104精确到______位.

题型:填空题

题目:

近似数3.10×104精确到______位.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04/fe0bb8d02f76bc33623f0186a2c59f4d.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B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总有极少部分会溶解于水。AgCL为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加入KI溶液有AgI黄色沉淀生成,说明AgI的溶解度小于AgCL,往AgI黄色沉淀中加入Na2S溶液有Ag2S黑色沉淀生成,说明Ag2S...

试题推荐
题型:选择题

高中课本中有多处“科学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分别得到Fe(OH)3沉淀和泥土

B.将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观察熔化的铝并不滴下,这是因为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

C.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3H2O(g)

 高温 
.
 
Fe2O3+3H2

D.食醋浸泡有水垢的暧壶或水壶,清除其中的水垢的离子方程式:2H++CaCO3=Ca2++H2O+CO2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8分)

西湖胜迹与文化人格

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

但是,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他们有他们比较完整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他们有他们的比较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被随处装下拆下,东奔西颠,极偶然地调配到这个湖边,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历代文化良心所作的社会实绩的极致。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

也许正是对这类结果的大彻大悟,西湖边又悠悠然站出来一个林和靖。他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隐居孤山20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避官场与市嚣。他的诗写得着实高明,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来咏梅,几乎成为千古绝唱。中国古代,隐士多的是,而林和靖凭着梅花、白鹤与诗句,把隐士真正做地道、做漂亮了。在后世文人眼中,白居易、苏东坡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的;能够偏偏到杭州西湖来做一位太守,更是一种极偶然、极奇罕的机遇。然而,要追随林和靖却不难,不管有没有他的才份。梅妻鹤子有点烦难,其实也宽松,林和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哪儿找不到几丛花树、几只飞禽呢?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

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做了志向。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的一个宽大的地窖,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完全而宁静。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

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书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6分)

A.第二段中“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其中的“更大的意义”是指文化人格。

B.白堤和苏堤之所以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是因为它们的建造不是为了风雅和文化上的目的,而是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

c.林和靖的隐居孤山,使得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

D.与统领一代民族精神的意义相比,建造白堤与苏堤的意义就小得多了。

E.用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掩盖志向泯灭,必然会使民族精神颓废,妨害文明的突进。

F.文章借用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赞颂自居易、苏东坡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

2.第2段中说,“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 (4分)

                                                                          

                                                                             

                                                                         

3.针对文中所说的“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的状况,你开出疗救的药方是什么? (5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