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上中学后不知什么原因

题型: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题目: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上中学后不知什么原因出现了挤眼睛的习惯,受到父母亲的训斥。自己也认为一个女孩子挤眉弄眼很不好,但做了很多努力,没有明显效果。主动前来寻求帮助。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已经讲清楚了,在这方面我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有个远房外甥女以前因为紧张也有这个习惯,但我帮助她解决了,现在她都结婚了,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行为。你需要我怎样帮助你呢?求助者:我也想让您帮助我改掉这个毛病。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女孩子,有挤眼睛的习惯,想改掉但没有成功,你因此而苦恼,作为咨询师我能理解你内心的苦恼,我愿意帮助你。现在咱们先讨论咨询目标吧!求助者:咱们讨论?可我不懂心理学啊,再说目标就是改掉挤眼睛的坏习惯。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要按照咨询目标去帮助你解决心理问题,而咨询目标需要咱们两个人共同讨论。求助者:我明白了,我就想改掉挤眼睛的毛病,今后再也不被它困扰了。心理咨询师:挤眼睛是一种行为,而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你现在每天挤眼睛大约有多少次呢?求助者:(沉默)老师说其实我上课不怎么挤眼睛,空下来的时候经常出现,我想一天总有几百次吧,大约两三百次吧。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你想改变成什么样呢?求助者:最好一次都不挤。心理咨询师:根据你目前的情况看,一次都不挤是不是目标有些高了?求助者:可能吧,可我作为一个女孩子,真不能有挤眼睛的坏习惯。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把不挤眼睛作为第一个目标,每天一次都不挤。改变挤眼睛的行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阳性强化法,一种是厌恶疗法,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求助者:两种方法?可我不懂啊!您就替我选吧。心理咨询师:好吧,我给你使用厌恶疗法改变你挤眼睛的行为。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被行为结果强化的,厌恶疗法就是我把你挤眼睛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产生生理、心理上痛苦的感觉,多次结合后使你产生条件反射,当你以后挤眼睛时,就会产生恐惧,就不敢再挤眼睛了,行为因此而改变了。具体的步骤是:第一步,明确目标行为,就是挤眼睛。第二步,构建焦虑等级,看看你恐惧的程度。第三步,选择厌恶刺激。第四步,把挤眼睛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起来。求助者:我似乎明白了,那您选用的厌恶刺激可别伤到我啊!心理咨询师:你放心,我给你噪音刺激再加注射催吐剂,强度尽量小一些。求助者:那好吧,大约需要做多少次啊?这种方法会不会没效啊?心理咨询师:这种方法肯定有效。求助者:我知道了,万一没有效果,还有其他方法吗?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方法,如阳性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实施厌恶疗法时,对厌恶刺激的选择应该是()。

A.根据求助者的行为而定

B.只能选用一种

C.根据咨询师的习惯而定

D.可以多种叠加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04/db0dede893cd080672a897b230171857.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D题目分析:考查时态,由时间状语tomorrow evening可以知道时态将来进行时,所以选D,句子意思“明天晚上不要个我打电话,因为我将一直听关于当考试的时候怎样保持良好的状态的课”点评:时态是高考常考内...

试题推荐
题型:选择题

对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

(1)云无心以出岫 (2)木欣欣以向荣 (3)乐琴书以消忧  (4)聊乘化以归尽

(5)请息交以绝游 (6)问征夫以前路 (7)农人告余以春及 (8)眄庭柯以怡颜

A.(1)(2)/(3)(4)(5)/(6)(7)/(8)

B.(1)(2)/(3)(4)(8)/(5)/(6)(7)

C.(1)(2)(4)/(3)(8)/(5)/(6)(7)

D.(1)(2)(4)/(3)/(5)(8)/(6)(7)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利用西厢减少东厢的西晒;西北甘、青一带,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这些特点体现了()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②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③中华文化在继承中积累而成④文化遗产对研究文明演进的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