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立竿测影是测算正午太阳高度的简易方法,我国许多中学兴趣小组都开展过此项活动。甲图

题型:综合

题目:

立竿测影是测算正午太阳高度的简易方法,我国许多中学兴趣小组都开展过此项活动。甲图表示测量的方法,乙图为兴趣小组绘制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的数字编号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时刻的竿影长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小题1:根据甲图所示,图中代表所测太阳高度角的字母是________。

小题2:该地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                (   )

A.逐日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逐日变小小题3:该地理实验的开展,除了需要竹竿外,还需要准备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举一个)。

小题4:如果上海(121°E)的中学生要开展立竿测影求正午太阳高度的活动,则记录竿影长度的时刻应该是北京时间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根据乙图判断,测量上述数据的学校位于               (   )

A.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B.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C.北回归线以北

D.不能判断小题6:已知竹竿的长度为2米,插入泥土中20厘米。测得①时的竿影长度为1.8米,则学校所在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A (1分)

小题2:先变短,再变长    B    (2分)

小题3:尺(卷尺),手表(任选一个)  (1分)

小题4:11时56分        (1分)

小题5:C         (1分)

小题6:45°N     (1分)

题目分析:

小题1:太阳高度角为太阳光线和当地地平面的夹角,图中∠A为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小题2: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然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杆子的影子逐渐变短,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到最北位置北回归线,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杆子的影子达到最短,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到赤道,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杆子的影子逐渐增长。

小题3:测量杆子和影子的长度需要尺,测量正午影子长度需要手表确定时间。

小题4:记录正午影长的地方时为12:00。该地经度为121°E,比北京时间早4分钟,所以当地地方时为12:00,北京时间为11:56分。

小题5:影子最长时为冬至,影子最短时为夏至。该地影子一直朝向一个方向,影子始终指向北方,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6:影子位于①处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影子长度为1.8米,与杆子长度相等,计算太阳高度为45°,说明该地距离直射点45°。所以该地的地理纬度是45°N

点评: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等判断地球的节气“二分二至日”。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