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城市化的中国式歧义 秋风 城市化就是人口集中到城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城市化的中国式歧义

秋风

  城市化就是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这似乎已成为常识。大量农民工因经济衰退失去在城镇的工作岗位,返回乡村,生活将陷入困境,于是,很多人提出,政府应当更为积极地推进城市化,“人口必须大规模集中在城市”。但是,这很可能是一个错误,一个已经造成巨大经济社会问题的错误。城市化是什么?稍微观察一下当下中国就会发现,城市与乡村的最大区别是,城市存在较为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乡村则没有。人们之所以愿意生活在城市,就是看中了这些公共设施带给自己的收益。它意味着生活的便利、高效,也意味着文雅。这是城市对人们的吸引力所在。依据这一观察,人们当然可以说,要满足人们过上现代化生活的要求,就必须让人们集中到城市居住。

  但是,如果考察一下其他国家,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公共设施在乡村同样存在。即使稍微差一些,也不会差太多。这样的事实足以让人们反思关于城市化的理念。

  确实,城市化意味着一系列现代公共品。它可以区分为有形的、无形的两大类。无形的公共品就是较为合理的治理制度安排,有形的公共品就是公用基础设施。它们共同支持了城市较为高效、便利的生产和生活网络。

  从历史演化的角度看,在欧洲,这些公共品最早出现、发育并完备于城市。现代城市形成于中世纪,当时的城市是广袤的封建制网络中的孤岛。与当时的乡村地区相比,城市更为自由,较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自治制度,当时有“城市的空气让人自由”一语。同时,城市因为聚集了商业、工业,并卷入更大范围的交易网络中,因而,财富的生产效率更高,因而也就更有能力建设便利的基础设施。这样,城市就率先“现代化”起来,城市也就成为现代文明的发育点,伦敦、巴黎、纽约等现代化的城市后来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然而,只要政府没有对知识、人力、资源的流动施加人为的法律与政治限制,则形成于城市的现代文明元素,必然逐渐扩展到乡村地区。如哈耶克所说,现代文明的特性就是具有“可扩展性”。这也正是欧美各国历史上所发生的故事。

  确实,在这些国家,大量人口聚集到城市居住了,国民的城市化率相当高。但另一方面,乡村地区的人口并未继续生活在原来比较低劣的环境。相反,乡村地区也引入了城市的制度,建立了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换言之,乡村也城市化了。乡村人口不必迁徙到城市,同样也能够享有现代的各种基础设施。这样一来,一个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生活,基本上不再是在幸福与痛苦、机会与困顿之间进行选择,不是全有或全无的选择——这其实根本不是选择。

  相反,只有当城市与乡村的公共基础相近的时候,才有选择可言。城市与乡村自然地形成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它们各有优劣,当其基础设施相近的时候,人们方可各依性情进行权衡抉择。因而,人们看到,在乡村城市化的国家,既有人从乡村迁居城市,但也有人从城市迁居乡村。同一个人,一生也可以在城乡之间多次来回迁徙,因为人生不同阶段的追求不同。

  城市化不等于人口大规模迁居城市。当然,在城市化发展之初,会有人口迁居城市的大趋势,但在中国,制度的不健全却使这种流动变成畸形的单向流动。户籍制度既限制人口从乡村流入城市,也限制人口从城市流向乡村。政府则基于现代化就等于城市化的理念,只在城市建设现代基础设施,基本遗忘了乡村。于是,在中国,现代化就只是城市的现代化。

  长期实行这种城乡歧视政策的结果是,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城市永远是公共品供应充分的城市,乡村永远是公共品恶劣的乡村。

  这样,乡村人口——尤其是其精英——被诱导长期地、大规模地迁入城市,哪怕他们在城市享受的公共品大打折扣。城市不断筛选、抽取乡村的精英,由此导致一个可怕后果:乡村丧失了自我发展的主体。

  专家们说,进入城市就是乡村人口享受幸福的前提。就当下的现实而言,这说法完全正确。问题是,我们能够设想一个全部人口都迁入城市集中居住、从而根本就不再存在乡村的中国吗?乡村人口到城市谋求幸福的自由权利,城市和政府理当尊重。但与此同时,政府与整个社会恐怕也该反省,什么是城市化?乡村是否可以并且有权具备城市的那些公共品?(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11期,有改动)

1.下列的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两项是(   )

A.在当下中国,是否存在较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城市与乡村的最大区别。

B.便利、高效、文雅的城市生活,使城市对人们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C.就算城乡公共基础相近,城乡生活方式仍各有优劣,人们仍需权衡抉择。

D.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乡村的公共设施均稍差于城市,尽管差别不大。

E.要满足现代人过上现代化生活的要求,就必须让人们集中到城市居住。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现代文明具有可扩展性”的一项是(   )

A.乡村建立了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

B.乡村连通了城市的交易网络。

C.乡村精英大规模地迁入城市。

D.乡村地区引入了城市的制度。

3.“城市化的中国式歧义”, “歧义”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推进城市化建设的问题上,政府要怎样做才能解决好城市和乡村两方面的关系?请概括作者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04/98934afb5a2f01a21bce8b7054a19b8f.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0,1,在0和1之间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新鑫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盈余公积计提比例为10%,与投资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0×8年7月1日,新鑫公司与A公司达成资产置换协议。
新鑫公司以投资性房地产和无形资产换人A公司对乙公司的投资,该资产交换协议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新鑫公司占乙公司注册资本的20%。新鑫公司换出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为1800万元(其中成本为16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200万元),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营业税率为5%;换出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为5220万元,已累计摊销,5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等于计税价格为4600万元,营业税税率为5%。
乙公司的其他股份分别由B、C、D、E企业平均持有。20×8年7月1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30000万元。
取得投资日,除下列项目外,其账面其他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单位:万元)。

项目 账面原价 已提折旧
或摊销
公允价值 乙公司预计
使用年限
新鑫公司取得投资后
剩余使用年限
库存商品 600 800
固定资产 800 50
900 10 5
无形资产 1000 70
1200 5
3
双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相同。新鑫公司按权益法核算对乙公司的投资。
(2)20×8年乙公司库存商品对外出售40%,剩余部分于20×9年售出。
乙公司本年实现净利润7200万元(各月均衡)。
(3)乙公司20×8年分配现金股利300万元;
(4)20×9年12月,乙公司将其一自用建筑物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该建筑物的原值为3940万元,累计计提折旧的金额为1200万元,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为.660万元,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为2340万元。B公司当日已经完成转换。不考虑所得税因素的影响。
20×9年3月5日,乙公司为奖励本公司职工按市价回购本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100万股,实际支付价款800万元(含交易费用);3月20日将回购的100万股普通股奖励给职工,奖励时按每股6元确定奖励股份的实际金额,同时向职工收取每股1元的现金。
(5)20×9年乙公司发生净亏损100万元。
(6)2010年1月2日,新鑫公司收购了乙公司的股东B企业、C企业、E企业对乙公司的股份,支付价款为9700万元,自此新鑫公司占乙公司表决权资本比例的80%,并控制了乙公司。为此,新鑫公司改按成本法核算。
(7)2010年,乙公司未分配现金股利。2010年末,乙公司产品过时,销路锐减,也无力研发出性能超越市场上替代产品的新产品,经营出现困难,股票市价已经大幅度下跌,本年度亏损2000万元。新鑫公司对其持有的乙公司股权进行减值测试,预计对乙公司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仅为5000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末,新鑫公司应( )。

A.确认投资损失11600万元

B.确认投资损失1400万元

C.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10300万元

D.确认资产减值损失11122万元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