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瓷器的意味 池莉 ①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瓷器的意味

池莉

        ①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

        ②比如许多人搬了新家或是装修房子,只要稍有余地,便会置一架多宝柜,架上最少不了的就是瓷器。瓷器的确是好看,其质地,造型,图案,色彩,没有其他什么工艺品可以媲美,实在是一件无可非议的雅物。一般的东西,单从名字上看不出太大的好处,房子就是房子,住人的地方。只有瓷器的名字取得讲究,如叫什么青花釉里红玉表春瓶的,简直就像欧洲古典女人的长裙。是绝不肯平铺直叙的,到处都镶了繁复的精致的华丽的花边,修饰出无穷无尽的意味。

        ③现在,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来是一个大俗之物。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于陶器。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发明和用途直接源于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陶器发现的年代早,据说原始社会的燧人氏就会制造陶器了。人类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烫的,这就要求使用相应的容器,于是各种各样的为生活服务的陶器便被创造了出来。釉是汉代发明的,有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实际生活的,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这个年代就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

        ④唐代开瓷器艺术的风气之先,想必也是因为丰衣足食之后无所事事,便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热乎艺术。那时候,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来,人们便口口相传。传到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人那儿,他们就不惜千金购买了过去,藏入深宅观赏把玩,一帮文人骚客也为其吟诗作画。一来二去,瓷器的佳名传到宫廷,皇家也是凡人,对瓷器的喜欢也是有的,不喜欢也是有的,但是既然达官贵人这般青睐瓷器,在社会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难免附庸风雅,也欣赏把玩起瓷器来。瓷器贵入宫廷,反过来又刺激了社会。商人有利可图,他们便会投资瓷器工艺,工匠自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艺术灵感喷薄而出。就这样,一波波,一浪浪,推动着瓷器精益求精的创作,直到宋代的登峰造极。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终于完全摆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

        ⑤尽管瓷器已经被公认为艺术品,但至今为止,用于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吃喝拉撒,并没有因为成为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才一步步登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

        ⑥再说了,即便是当年官窑出的夜壶,皇帝撒过尿,诗人写过诗,你就是不在乎它,不供在博古架上,不送给博物馆,不卖给文物商店和收藏家,依然拿它撒尿,它也就无所谓俗雅。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尽自己的本色就是。这就好比一个人出了家,超尘脱俗,不在红尘话语中,自然又是一重清凉境界了。这是艺术和做人最难的境界,就是做到了别人也无从知道,因为它不再在任何媒体露面和喧哗,大众很快就忘记了它。只有在意外的或者偶然的某一刻,它与它的知音相逢,那一刻当然就是夺人魂魄,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了。

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

(2)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历史过程。

(3)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意对即可)

试题推荐
题型:多项选择题

自动开关的维护与检修有哪些内容?

A、清除自动开关上的灰尘、油污等,以保证开关有良好的绝缘;

B、取下灭弧罩,检查灭弧栅片和外罩,清洁表面的烟迹和金属粉末。检查触头表面,清洁烧痕,用细锉或砂布打平接触面,并保持触头原有形状。检查触头弹簧有无过热而失效,并调节三相触头的位置和弹簧压;

C、用手动缓慢分、合闸,以检查辅助触头常闭、常开触点的工作状态是否合乎要求,并清洁辅助触头表面,如有损坏,则需要更换。检查脱扣器的衔铁和拉簧活动是否正常,动作是否灵活;电磁铁工作面应清洁、平整、光滑,无锈蚀、毛刺和污垢;热元件的各部位无损坏,其间隙是否正常;

D、检查各脱扣器的电流整定值和动作延时,特别是半导体脱扣器,应用试验按钮检查其动作情况。漏电自动开关也要用按钮检查是否能可靠动作。在操作机构传动机械部位添加润滑油,以保持机构的灵活性。全部检修工作完毕后,应做传动试验,检查动作是否正常,特别是联锁系统,要确保动作准确无误。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