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题。 越窑的鼎盛 商周时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河南、河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题。

越窑的鼎盛

商周时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河南、河北、山西和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和浙江等地区都出现了原始瓷。但到东汉时期,浙江上虞地区的原始瓷最终发展成真正的瓷器。这就是越窑早期的青瓷。三国两晋是越窑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越窑产品与此前相比,烧制技术已经成熟,胎釉结合更加紧密,釉质也明显提高。至唐时,慈溪上林湖地区成为越窑的另一生产中心,越窑在这时进入兴盛时期。“陶至唐而盛,时有窑名。”越窑一名也正式出现于此时。到北宋初期,越窑烧制达到鼎盛,窑业规模巨大,产品质量精美。北宋中期越窑逐渐衰落,南宋时停烧。

为了提高每次烧窑产量,越窑在早期采用了明火叠烧和坯件对口合烧。唐代晚期,匣钵开始在烧瓷中应用。瓷器在匣钵中装烧,避免了过去采用明火叠烧落砂、窑渣及烟灰对瓷器造成的不良影响,使瓷器釉面光洁无斑,质量大为提高。唐代虽然采用了匣钵技术,但更多的却是匣钵多件烧造,只有少数产品采用匣钵单件罩烧。五代末北宋初,匣钵单件罩烧成为主要烧造方法。这种方法与匣钵多件罩烧相比无疑又是一种进步。上林湖寺龙口窑址发掘之后,人们发现了这种匣钵烧造技术的原理:装烧时,由于匣钵接口处涂了一圈釉,匣钵内的空气可以通过接口处透出;冷却之后,由于釉层的凝结,外面的空气不能进入匣钵之内,从而保证了匣钵内的还原气氛,使得烧制出来的瓷器釉色青翠莹润。有人认为,这种技术是“秘色瓷”“神秘”的真正原因。

细划花装饰流行也是越窑鼎盛的重要标志。早期的越窑青瓷多光素无纹,常以莹润的釉色和优雅的造型赢得市场的青睐。但到五代末北宋初,以上林湖为中心的越窑细划花装饰流行。这些细划花装饰线条流畅,纹饰简洁,釉色莹润无瑕,特别是多在碗盘等瓷器内底流行对蝶、鹦鹉、龙和双凤等纹饰。到北宋中期,刻划花装饰流行,虽然沿用细划花装饰,但是工艺远不及细划花精致完美,纹饰题材也大为减少。由于匣钵单件罩烧成本过高,这一时期采用了匣钵叠烧技术,产品质量与北宋早期的产品相比明显逊色。

在慈溪上林湖寺龙口窑址中的窑具和瓷器上曾发现大量的铭文字款。如表姓名的“元记”、“王记”,表纪年的“太平”、“辛酉”等,其中表姓氏的经统计多属唐五代时期,这可能与唐代的“物勒工名”制度有关。唐末五代时期,出现了单字、两字和多字的字款铭文,文字内容不加限制。但是北宋早期,细划花纹饰流行,窑场主采用了匣钵单件罩烧技术。为了作为标记使用的字款必然受到约束,字款多被限制在瓷器器底之上,字数也被限制为单字,内容上往往只选一些吉语或与窑业相关的笔划较少的文字。受到规范之后的单字款铭文大量出现在瓷器上,也反映了窑场规模的巨大和窑业的兴盛。据统计主要有“大”、“上”、“永”、“辛”、“天”、“吉”、“千”、“供”、“子”、“内”、“丁”、“已”、“乙”等十三个字款。 

小题1:下列关于越窑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窑虽烧造近千年,但其鼎盛时期可谓昙花一现,虽维持时间并不长,但也能从遗存中找到鼎盛的标志。

B.越窑从东汉起到北宋中期,经历了早期、大发展时期、兴盛时期、鼎盛时期和衰落时期。

C.越窑虽然经历了多个不同时期,但正式有名称的时期是在兴盛时期的唐朝。

D.在越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烧造技术不断提高,烧造出来的瓷器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小题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越窑的鼎盛”标志的一项是

A.匣钵单件罩烧出来的瓷器釉色青翠莹润;线条纹饰简洁流畅,题材多样。

B.采用匣钵叠烧技术,一方面降低了单件罩烧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产量。

C.五代末北宋初,以上林湖为中心的越窑细划花装饰流行起来,如对蝶、鹦鹉、龙和双风等纹饰。

D.在上林湖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单字款铭文,而且这些铭文多出现于细划花纹饰瓷器之上。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为了提高每次烧窑产量,唐代晚期首次采用了匣钵多件烧造方法。

B.五代末北宋初烧制出来的瓷器釉色青翠莹润,得益于匣钵内的还原气氛。

C.三国两晋时期的越窑青瓷多光素无纹,仅凭莹润的釉色和优雅的造型优势来占领市场。

D.北宋早期使用的十三字款,反映的是窑场规模的巨大和窑业的兴盛,完全避开了姓氏。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03/d95fd425555773b114c7289644540356.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掷两枚正方体骰子,点数情况共36种,其和为7的情况有6种,故点数和为7的概率为636=16;布袋中有8个红球,5个白球,3个黑球,共16种情况;从中摸出1个,恰好不是黑球即是红球和白球的有13种情况,故其概率是1316.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1~4 某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间层高H=2.8m,圆形装饰柱直径d=3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受力钢筋为HRB335,纵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30nnn,配置螺旋式间接钢筋,箍筋直径为8mm,箍筋间距s=50mm,箍筋为HPB235钢筋。

假定柱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1240kN,对柱进行轴心受压构件验算(不计入间接钢筋的影响),则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计算面积为()。

A.1585mm2

B.1439mm2

C.1376mm2

D.1669mm2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习惯说

刘蓉

  

  蓉①少时,读书于养晦堂之西偏一室,府②而读,仰而思,思有弗③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④,径尺⑤,浸淫日广⑥。每履之,足若踬⑦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⑧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于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⑨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平⑩其故,则反窒{11}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12}。

  【注释】①蓉:刘蓉(1816-1873)字孟容,号霞仙,湖南湘江人,清代文学家。②府(fǔ):同“俯”。③弗(fú):不。④洼:凹陷的地方。⑤径尺:直径一尺。⑥浸淫日广:逐渐地越来越大。浸淫:逐渐,渐进。⑦踬(zhì):被绊倒。⑧蹶(jué)然:跌倒的样子。⑨不与洼适:不能适应凹地。⑩洼者若平:走凹地像走平地一样。{11}窒(zhì):阻碍。 {12}慎始:一开始就慎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命童子取土平之(填平)

  B.坦然则既平矣(填平)

  C.浸淫日广(一天天)

  D.顾而笑曰(回头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然”的用法和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A.蹶然以惊

B.不以为然

C.坦然则既平矣

D.已而复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意思。

  ①一室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而复然”中的“然”和“及其久,则洼者若平”中的“其”所指代内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上文的主旨理解得正确的一项是()

  A.要治理天下,先要从治理身边的小事做起。

  B.凡事开头难,要十分重视事情的开始。

  C.积习难改,做学问最重要的是慎重地对待开头。

  D.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