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二年(628年)四月,尚书左丞戴胄上言曰:“今

题型:材料题

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二年(628年)四月,尚书左丞戴胄上言曰:“今丧乱之后,户口凋残,每岁纳租,未实仓廪。随时出给,才供当年,若有凶灾,将何赈恤?……自王公以下,爰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顷亩……各纳所在,为立义仓。若年谷不登,百姓饥馑,当所州县,随便取给。”上曰:“利人之事,深是可嘉。宜下所司,议立条制。”——摘编自《旧唐书》

材料二 “以历年节省之储蓄,为濒岁涣解之恩膏。朕之益蠲(蠲免税赋)屡行,而无国计不足之虑,亦特此经筹之有素也。”——摘自《清圣祖实录》

(1)材料一中,戴胄建议唐太宗采取什么措施?其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年间能做到“无国计不足之虑”的原因。比较上述材料,概括唐太宗和康熙帝在解决社会问题的指导思想上有何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03/bd27dc4bfef800de54558c5c8f4767ab.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原式=1+19-1=19.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2008年2月3日甲乙之间签订合同约定,乙借给甲10万元,甲以自己的一辆汽车作为借贷的抵押担保。2月5日,乙将10万元交给甲,但甲并没有将汽车交给乙,也没有办理登记手续。2月10日甲与丙订立合同,约定甲向丙购买一批价值30万元的冰箱,违约金3万元,同时,甲向丙交付了1.5万元的定金。之后丙又要求甲为该合同提供担保,于是二人于2月15日订立了质押合同,约定甲将自己的汽车质押给丙,2月16日,甲将汽车交给了丙。后来丙由于无法提供合同约定的冰箱而违约,导致甲损失2万元。在丙占有该汽车期间,丙又将其出质给了不知情的丁。丁由于驾驶不当而造成汽车多处受损,遂到戊的汽车修理店维修,丁修完后交了修理费要将车开走,戊以丁之前还欠其5000元为由要求留置该汽车。

甲丙之间的质押合同何时生效()

A、2008年2月15日

B、2008年2月16日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