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经历了许多挫折之后,随着我国经济

题型:选择题

题目: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经历了许多挫折之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他们的公司也终于正式成立了,这下他可以安之若素了。

B.减负需要从现在做起。面对一个个鲜活的“涸辙之鲋”,作为教师应该先行动起来,把一个个鲜活的“鱼”放进水里。

C.面对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责无旁贷。

D.商场如战场,做企业同样需要戒骄戒躁,如履薄冰。

答案:

答案:A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形容面对困境毫不介意,心情平静。 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

涸辙之鲋:在干涸了的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处于极度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人。 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  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

如履薄冰:意思是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哲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学问(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说法,未必为人普遍接受,但认识论历来是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则为多数哲学家所接受)。所谓世界,既包括客观世界,也包括主观世界;包括山河大地,也包括人类自身。古代哲学家一开始就注意观察客观世界的构成,推测构成世界的材料成分。中外哲学家都是从关心天地万物构成开始其哲学探索的。这是宇宙论阶段。在这个基础上再前进,不满足探求世界的构成,还要进一步探求其所以构成的理论根据,即玄学家所说的“所以迹”。这是中国哲学史发展的本体论阶段。

人类认识不断深入,转而观察、研究人类自身、主观世界,考察人的认识能力、认识的可能性和局限性,这就由本体论进入人性论的阶段。对于人性论的研究,佛教有它独到的地方。印度佛教有很多关于心理活动、心理幕述的记载,但论证的是如何纯洁心灵,杜绝杂念,完全是为宗教修养的目的。这一套学说传到了中国。中国哲学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利用佛教的思想资料完成了自己的进程,从而从本体论进入心性论口这是佛教传播者们所未料到的结果。

南北朝时期佛教心论还带有外来文化的某些生硬痕迹,如“阿赖耶识”即属于引进的概念,与中国哲学传统观念不甚衔接,虽然在理论发展的道路上是衔接的。禅宗在这一条道路上使它中国化,明确提出“明心见性”的新范畴,正式建立了心性之学,已经发表的各种版本的《坛经》以及《南宗定是非论》、《坛语》等禅宗文献以及其他已有的大量禅宗资料,有不少关于“心性”、“本心”、“识心见性”以及“顿悟”和自修自悟的生动论述。心性论的建立,是隋唐佛教在理论上的贡献,而贡献最大的应推禅宗。

心性之学建立之后,得到中国哲学界的普遍认可,禅宗成了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宋明理学可以说是接着禅宗的心性之学继续开拓的新领域,形成儒教。儒教还吸收了道教思想和佛教其他宗派的思想,但主要脉络来自禅宗。

禅宗,不是外来的宗教。禅宗的出现不是从中国思想的主流之外横插进来的一股思潮。它是中唐以后,小农经济社会的产物。它提出的心性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环节,是嫡系正宗而不是旁支别派。禅宗对佛教其他宗派自称“教外别传”,它在中国哲学史的地位比它在正统佛教中的地位重要得多,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对其他的文化领域产生过广泛影响。

(节选自任继愈《禅宗与中国文化》)

小题1:下列关于“禅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禅宗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被中国传统思想改造后形成的一个分支教派。

B.禅宗最大的贡献是在隋唐佛教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心性论这一哲学理论。

C.禅宗的思想实际上是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主流,它是小农经济社会的产物。

D.禅宗思想在正统佛教中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中国哲学发展史的影响较大。小题2:下列对禅宗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禅宗使带有外来文化某些生硬痕迹的心性论与中国哲学的传统观念衔接起来了。

B.禅宗完成了南北朝时期佛教心性论的中国化,正式建立了中国的心性之学。

C.禅宗提出“明心见性”的新范畴,下启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环节。

D.禅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对其他的文化领域产生过广泛影响。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哲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学问,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说法为大多数哲学家所接受。

B.中外哲学的发展,都经历了从宇宙论到本体论,到人性论,再到心性论的相同历程。

C.中国哲学借用了佛教中关于人性论的研究成果,完成了从本体论到心性论的进程。

D.宋明理学是以禅宗心性论为主体,吸收道教思想和佛教其他各派思想形成的哲学体系。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