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将氨水滴加到盛有AgCl浊液的试管中,AgCl逐渐溶解,再加入NaBr溶液又产生

题型:选择题

题目:

将氨水滴加到盛有AgCl浊液的试管中,AgCl逐渐溶解,再加入NaBr溶液又产生了浅

黄色沉淀。对上述过程,下列理解或解释中正确的是(  )

A.Ksp(AgCl)<Ksp(AgBr)

B.若在AgCl浊液中直接加入NaBr溶液,也会产生浅黄色沉淀

C.上述实验说明AgCl没有NaBr稳定

D.因为Ksp(AgCl)>Ksp(AgOH),故氨水能使AgCl溶解

答案:

答案:B

AgCl沉淀转化为AgBr沉淀,说明Ksp(AgCl)>Ksp(AgBr),A错;一种沉淀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沉淀,B正确;AgCl(s) Ag(aq)+Cl(aq),氨水中的NH3结合Ag生成[Ag(NH3)2],从而使沉淀溶解,D错。

试题推荐
题型:综合题

(20分)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

材料三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

材料四 1967年,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在《媒介即信息》一书中首次提出:“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大区的拼盘。”

——《令世界震惊的奇迹:团结就是力量》

请回答:

(1)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一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说明理由。(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的。(5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5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地球村”的特点。列举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对“地球村”的形成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各一例。(5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