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爸爸要加工一批零件,计划每天加工24个,正好可按期完成,现在要求工期缩短20%,

题型:解答题

题目:

爸爸要加工一批零件,计划每天加工24个,正好可按期完成,现在要求工期缩短20%, 爸爸每天要加工多少个才能达到要求?  (用比例知识解答)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03/34c78292f3cb90c64727c034181f9a32.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A=∠D,∠C=∠E=90°,∴△ACB∽△DEF,∴①是真命题; △ABC和△DEF都是等边三角形,∴∠B=∠E=60°,∠C=∠F=60°,∴△ABC∽△DEF,∴②是真命题;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于100°的角只能是顶角,即...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借助萤火虫的发光基因,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史蒂夫·凯博士的研究小组鉴定出第一个植物生物钟基因。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植物周期行为——生理节律的奥秘。虽然这些行为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如光照长短等,但植物学家一直认为生物钟是植物感知外界条件的决定因素。要鉴定生理节律的生物钟基因,通常有两个关键问题:第一,生理节律能否被检测到;第二,需找到这种生理节律的异步个体。植物光合作用节律常规方法是难以检测的,史蒂夫·凯领导的研究小组借助萤火虫的发光基因,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该研究小组把萤火虫的发光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使之与一种叫拟南芥的植物的调控光合作用基因相连。待植物萌发后,喷施一种能使萤火虫发光的化合物,结果每当拟南芥的生物钟活化光合作用的时候,幼草便可开始发光。这样就容易地检测出这种植物的光合作用节律。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拟南芥植株的光合作用周期为24小时,但其中有些植株的光合作用的周期介于21~28小时。通过正常植株(光合作用周期为24小时)和突变类型(周期介于21~28小时)的遗传图谱比较,他们发现拟南芥控制光合作用的生物钟基因位于第五染色体上。生物钟基因的发现,有助于科学家深入了解植物是怎样调节其生理节律的。

第一段中提到“植物生物钟”,第二段提到“植物周期行为”、“生理节律”和“异步个体”,对文中这四个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四个概念完全相同

B.四个概念各不相同

C.前两个概念相同,后两个概念相同

D.最后一个概念不同于前三个概念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