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后现代主义”始于20世纪()年代。

题型:填空题

题目:

“后现代主义”始于20世纪()年代。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03/2f0106054cdc3818362f2226d503784a.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D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后来,娱乐性的玩耍时叫“游戏”。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
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但是,文学的参与使思想内涵深化了。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它把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表演故事,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
前些年,流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一是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是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一是中国的梅兰芳体系(或称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简单地说,所谓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所谓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
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中国戏曲有古老的传统,通常以公元12世纪左右的杂剧和南戏为戏曲成熟的标志,从那时起,戏曲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到现在已有800余年历史。目前中国戏曲有300多个剧种,剧目数以万计,戏曲工作者数十万人。如此[a]的文化积淀、如此[b]的艺术队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

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戏剧中,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所以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

B.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话剧、歌剧、舞剧不同,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

C.西方戏剧的代表是斯坦尼和布莱希特体,而中国戏剧的代表是梅兰芳体系

D.虽然“戏”字出现很早,但中国戏曲的成熟至今还不到1 000年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造成图中①地和②地年平均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洋流因素

D.大气环流小题2:图中M、N两地的盛行风向分别为   

A.西北风;东北风

B.西北风;东南风

C.西南风;东北风

D.西南风;东南风小题3:我国古诗中有众多关于四季景色的描写。下列古诗中所描述的情景与右图中等压线所示时间一致的是

A.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B.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C.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D.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