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2014届南京市高淳区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某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

题型:计算题

题目:

(2014届南京市高淳区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某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课外小组为了测定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12.0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100 g稀盐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
加入稀盐酸质量 /g25252525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 /gm58.482.6107.6
求:(1)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        g。

(2)第1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是      g。

(3)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煤炉

 
           

答案:

⑴4.4g   ⑵35.2g   ⑶83.33%

题目分析:(1)四次后,如果不考虑产生气体的逸出,烧杯中共应有物质100g+12g=112g,但由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逸出烧杯,所以烧杯中只剩下107.6g物质,由此可知产生气体为112g-107.6g=4.4g。

(2)第3次在烧杯中原有58.4克物质的基础上再加入25克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不是58.4+25=83.4克,而仅剩余82.6克,可知第3次加入盐酸后仍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进一步可知第2次反应完成后仍有碳酸钙剩余。到第2次结束 * * 生二氧化碳气体12+25+25-58.4=3.6g。由于每次加入稀盐酸量相同,则每次产生二氧化碳量也应相同,故第一次反应完成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1.8g。由此可算出反应后剩余物质量m。具体如下:12+25-1.8=35.2g 。或者也可以m+25-1.8=58.4g,求出m=35.2g。

(3)由于碳酸钙全部反应完 * * 生二氧化碳4.4g,据此可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并将之除以样品质量即得结果。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解:设碳酸钙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

X =10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83.33%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个重要特 征,我们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

  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的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特定的受动者,还有其特定的叫做参照系的现实环境。在传统的原本中,所有这些都是特定的、不能代替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这样,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就取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以及原初说话人、原初受话人的自主性。

  正是这种远离或自主性,打破了原本的限制,扩大了原本的范围,丰富了原本的含义。这里的关键在于解释,在新的参照系之下对原本作新的解释,这就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任何一个写下来的作品,一旦公之于世,它就是向广大的人群说话,不仅是向同时代人说话,而且是向后来人说话。作为受话人的读者不仅有同时代人,而且有后来人。读者可以对写作的原本作出各不相同的回应,这些回应都是根据读者自己所处的参照系对原本所作的新解释。可以说,传统的原本在形成为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地参照变化了的环境。在后来的一连串读者面前展开一系列不断更新的世界。写作的原本是如此,行动的原本也是这样。传统的行动痕迹往往出乎原初行动者的始料之所及,自有后来人的评说——解释。

  这样看,传统形成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传统不断更新、不断开放、不断壮大的过程。传统本来就具有两面性,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因新的参照系与之相摩擦而不断更新自己,又因其偏执性而抗拒摩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可以说,传统既是摩擦的结果,又是对摩擦的抗拒。那种把传统一味看成凝固不变而无更新的观点是错误的、不符合史实的。因此,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对旧传统作出新的评价和解释,这样才能使传统展开为有生命的东西。(选自张世英(我看国学——传统与现代),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原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本是传统的具有特定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的始发言行。     

B.原本指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凝聚群体的东西。     

C.原本是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参照系已消失并成为过去的过程。     

D.原本指有自主性的相对独立于原初参照系、说话人、受话人的传统。     

2.下列各项,不属于分析“传统远离原本”原因的一项是(    )     

A.在新的参照系之下对原本作新的解释,这就势必造成传统不断地远离原本。     

B.读者对写作原本作出各不相同的回应,根据所处参照系对原本作出新解释。     

C.因有后来人的评说解释,传统的行动痕迹往往出乎原初行动者始料之所及。     

D.传统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因新参照系的作用而具有更新与抗拒的两面性。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原本中的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都是唯一的、不能代替的。     

B.因时间推移和历史进展,传统远离原本后就自然丧失了原本的特征。     

C.过去是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传统内涵却在新参照系下发生突变。     

D.在对待传统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作出新的评价和解释。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