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已知二次函数f(x)的最小值为1,且f(0)=f(2)=3. (1)求f(x)的

题型:解答题

题目:

已知二次函数f(x)的最小值为1,且f(0)=f(2)=3.

(1)求f(x)的解析式;

(2)若f(x)在区间[2a,a+1]上不单调,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3)在区间[﹣1,1]上,y=f(x)的图象恒在y=2x+2m+1的图象上方,试确定实数m的取值范围.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01/b09f2c60c12233465037131720b4baf1.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D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9分)

中国古典园林的动态美,首先表现在景物的动态上。一座面积有限、四面围墙的园林,难免给人一种凝固、闭锁的感觉,但造园家却能运用具有动势的造型艺术,使一座小园平添活力,俯仰成趣。比如一条弯弯的园林小路,因曲折而给人以蜿蜒向前的动势;那高高的尖塔,高耸着指向苍穹,仿佛在向上升腾。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如亭、廊、楼、阁,是庄重的、静止的,但为什么不让人感到沉闷、压抑呢?这就妙在中国古人创造了“飞檐”这种形式。它使房顶四角像飞鸟一样展翅欲飞。在屋脊和飞檐上又有龙、凤、麒麟、人物、飞禽走兽等饰物,以及瑞云、卷草这类纹饰,具有腾跃之美和天马行空之感。

中国古典园林叠山、理水以及建筑、花木的设置,都是力求营造山高水低、错落有致的空间变化,使得游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在园中漫步,随着地形的起伏和建筑的高低错落,既可仰观亭台楼阁,也可俯视绿水红鱼,美不胜收。

造园强调有山有水,园以山奇,山因水活;山是静的,水是动的,二者结合,死山也就变活了。至于那流水的声响,更会使静静的园林充满生机。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常常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山静泉流,水静鱼游,花静蝶飞,石静影移,都是静态形象中的动态美;而各种动势相互影响,又会产生某种张力,更加强了园林生机勃勃的动态美。这正是任何艺术门类都无法体现的综合艺术,它寄托着造园家潜在而热烈的动态追求。人们游赏一座封闭的园林,不会感到静止与凝滞,其原因就在这里。

中国古代的造园家们早就掌握了园林景观的时间性,使“良辰”和“美景”互相融合,使时间和空间互相交感,构成一个个动态的风景系列。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推移,园林的景色也变化无穷,所以园林审美讲究季节的动态变化。事实上,季节变化之美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被有意识地突出和强化的,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借助石料的色泽、叠砌的形体、配置的花木以及光影效果,使四季假山各有鲜明的季节特征,游园一周,如度一年;再如杭州西湖的造景,春有“柳浪闻莺”,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是借山水、花木、建筑等物质实体来表现造园家的审美理想,因此它是一种空间艺术。游人对园林的审美活动,总是通过静观与动观这两种不同的赏景方式进行的。适合静观的位置多在厅堂、轩榭、楼阁、亭台、古迹等处,这些地方往往视野开阔,景色迷人,文化底蕴深厚,宜坐宜留。当然,即使是相对静止的景物也因观赏角度的不同而面貌各异,正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小题1:下列说法不属于“人们游赏一座封闭的园林,不会感到静止与凝滞”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园林中众多动势的互相作用,强化了古典园林富有生机活力的动态美。

B.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具“动静合宜,化静为动”的特点,体现了园林的综合艺术。

C.中国古典园林的构筑强调有山有水,山静水动,那活泼的流水增添了无限生趣。

D.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都力求营造“处处有美”的氛围,使人获得诗情画意之感。小题2:文章以苏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和杭州西湖的造景为例是为了说明什么?(3分)

答:                                                                            

                                                                                

小题3:中国古典园林的动态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加以概括。(3 分)

答: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