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给匆忙走路的人严文井 我们每每在一些东西的边端上经过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给匆忙走路的人   严文井

我们每每在一些东西的边端上经过,因为匆忙使我们的头低下,往往已经走过了几次,还不知有些什么曾经在我们旁边存在。有一些人就永远处在忧愁的圈子里,因为在他即使不需要匆忙的时候,他的心也俨然是有所焦灼。这种人的惟一乐趣就是埋首于那贫乏的回忆里。

这样的人多少有点不幸。他的日子同精力都白白地消费在期待一个时刻,那个时刻对于他好像是一笔横财,那一天临到了,将要偿还他的一切。于是他弃掉那一刻以前所有的日子而处在焦虑粗率之中也许真的那一刻可以令他满足,可是不知道他袋子内所有的时候已经花尽了。我的心不免替他难过。

一条溪水从孕有它的湖泊往下注时,它就迸发着,喃喃地冲激着往平坦的地方流去。在中途,一根直立的芦苇可以使它发生一个旋涡,一块红沙石可以使它跳跃一下。它让时间像风磨一样地转,经过无数的曲折,不少别的细流汇集添加,最后才徐徐地带着白沫流入大海里,它的被人叹赏决不是因它最后流入了海。它自然得入海。诗人歌颂它的是它的闪光,它的旺盛;哲学家赞扬它的是它的力,它的曲折。这些长处都显现在它奔流当中的每一刻上,而不是那个终点。终点是它的完结。到达了终点,已经没有了它。它完结了。

我们岂可忽略我们途程上的每一瞬!

如果说为了惧怕一个最后的时候,故免不了忧虑,从此这个说话人的忧虑将永无穷尽,那是我们自己愿意加上的桎梏。

一颗星,闪着蓝色光辉的星,似首不会比平凡多上一点什么,但它的光到达我们的眼里需要好几千年还要多。我们此刻正在惊讶的那有魅力的耀人眼目的一点星光,也许它的本体早已寂冷,或者甚至于没有了。如果一颗星想知道它自己的影响,这个想法就是愚人也会说它是妄想。星是静静地闪射它的光,绝没有想到永久同后来,它的生命就是不理会,不理会将来,不理会自己的影响。它的光是那样亮,我们每个人在静夜里昂头时都发现过那蓝空里的一点,却为什么没有多少人于星体有所领悟呢?

那个“最后”在具体的形状上如同一个点,达到它的途程如同一条线,我们是说一点长还是一条线长呢?

忽略了最大最长的一节,却专门守候那极小的最后的一个点,这个最会讲究利益同价值的人类却常常忽略了他自己的价值。

伟大的智者,你能保证有一个准确的最后一点,是真美,真有意义,超越以前一切的吗?告诉我,我不是怀疑者。

不是吗?最完善的意义就是一个时间的完善加上又一个时间的完善,生命的各个小节综合起来方表现得出生命,同各个音有规律地连贯起来才成为曲子,各个色有规律地组合起来才成为一幅画一样。专门等待一个最后的好的时刻的人就好像是寻找一个曲子完善的收尾同一幅画最后有力的笔触,但铁轨略了整个曲子或整幅画的人怎么会在最后一下表现出他的杰作来?

故此我要强辩陨星的存在不是短促的,我说它那摇曳的成一条银色光带消去的生命比任何都要久长,它的每一秒没有虚掷,它的整个时辰都在燃烧,它的最后就是没有烬余,它的生命发挥得最纯净。如果说它没有一点遗留,有什么比那一瞬美丽的银光的印象留在人心里还要深呢!

过着一千年空白日子的人将要实实在在地为他自己伤心,因为他活着犹如没有活着。

(选自《山寺暮》,1937年6月初版,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意,解释“匆忙走路的人”的含义。(4分)

答:                                                                       

小题2: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笔墨写溪水 星光 陨星?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匆忙走路的人的“伤心”,文中哪些词语与之相呼应?这种写法有

什么作用?(4分)

答:                                                                       

小题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4分)           (   )

A.本文是一篇哲理色彩较浓的散文,它探讨的是关于如何对待人生对待时间的问题。

B.除了比喻,文中还使用了拟人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C.作者认为,伟大的智者能保证他的“最后一点”是真美,又有意义,且超越以前一

切的。

D.匆忙走路的人古今中外都有。在焦灼中生活,实在是人类的痼疾,作者对此给予了深刻尖锐的批判。

E.《给匆忙走路的人》中的“等待”和《等待戈多》中的“等待”,其寓意不尽相同。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01/8ee7a3b7d7063db6e3401151ff8110e7.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D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秦国在战国后期从一个西方小国崛起而跻身七强之列,秦惠王二年(公元前186年)铸半两钱,重12铢,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发布各种法令,使半两钱成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秦半两形状外圆内方,一般人认为方孔圆钱是表示天圆地方,用绳子穿起来,也有“一贯到底”的寓意,但实际上方孔的作用是便于将钱穿成一串,然后旋转打磨边缘,使不规范的钱币形制接近统一。

五铢钱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唐武德年间废止,但旧五铢钱继续在民间流通。在河北满城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曾发现大量的五铢钱。由于刘胜薨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恰恰是汉政府将铸币权集于中央并铸造上林三官正铢的一年,因而这些五铢钱有很重要的科学价值。

王莽是铸钱能手,他铸的钱很独特,如俗称金错刀的“一刀子五千”,环山“一刀”两字以赤金填饰,柄文中“平五千”的“平”字是“值”的意思。它是我国古代面额最大的金属钱币,也是国家向社会透支的开始。

中国钱币集中体现了东方钱币文化的特征。在铸造技术上,它从先秦时的一钱一范已逐渐发展到重复使用范模和翻砂等几个阶段。由于钱币的广泛流通,社会上产生了对钱币的崇拜,民间利用钱币表达对幸福的追求。当时流行的摇钱树是一种殉葬晶,人们希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得无忧无虑。

唐武德年间,高祖李渊废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通宝即通行宝货的意思。此后中国的金属铸币大都以宝为文,如“通宝”、“元宝”或“重宝”,朝鲜、日本等国钱币的创制也大多仿自唐开元通宝。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王莽铸币金额比较大

B.从钱币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我国铸造技术逐渐发展

C.作者对殉葬晶和货币崇拜持强烈的批判态度

D.在钱币发展过程中,以宝为文是借鉴五铢钱的结果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