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试述“审美距离说”审美理论的基本内容。

题型:问答题 论述题

题目:

试述“审美距离说”审美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

参考答案:(1)原籍瑞士、后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的布洛(1880--1934)在《作为一种艺术要素和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1912)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审美“心理距离说”,在各国美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2)布洛认为,在审美活动中,主客体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即审美主体必须抛开实用目的与功利需要,把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由实用的变为欣赏的,由功利的变为审美的,才能够真正获得审美感受。

(3)布洛的“距离说”是从康德的审美无利害关系与黑格尔关于审美要保持自由欣赏态度发展而来,其核心是强调了审美活动必须摒弃实用功利目的,用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来讲,就是“虚静”。

布洛进一步指出,在审美活动中,这种“心理距离”必须适中,距离过远或距离过近,都不能产生真正的美感。所谓距离太远,是指一种实用功利的态度或科学认知的态度,根本就没有进入审美的心境,没有建立审美的态度。所谓“距离太近”,是指审美活动与艺术欣赏固然需要共鸣和移情,但是,心理距离也不能太近甚至于消失,如果完全把剧中的故事当作生活的真实,甚至把剧中的人物当作生活中的自我,那也同样不可能得到美感。

(4)布洛的“距离说”指出了审美心理的一些重要规律,所以在很长的时间内受到广泛的重视,而且至今仍有较大影响。但是,布洛的“距离说”完全否定审美主客体是在人类漫长实践活动中才最终形成的这一历史进程,过分夸大了心理距离在美感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未免以偏概全,把复杂的问题过分简单化了。尤其是布洛将美与美感混淆起来,把美单纯归结为主观心理的产物,使他最终落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潭之中。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竹子的世界,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那一竿竿翠竹,昂然挺立,像钻天的绿色宝剑。那一层层枝叶,遮天蔽日,交织成天然的蓬盖。这里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毛竹了。它竿形粗大,材质坚韧,在我国分布最广,用途也最大。在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毛竹的制品到处可以见到。竹子是个大家族,在这个大家族里,除了毛竹以及刚竹、慈竹、箬竹、淡竹以外,还有不 * * 异的竹种:有棱有角的①____是世界闻名的珍贵品种,它那独特的外形和鲜美的笋肉,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许;坚硬的②____,是大自然赋予人们的天然伞柄和手杖;造型生动的③____,出笋犹如母鸡带小鸡似的,蔓延遍地;另有那竹梢下垂成球状的④____;竹节自下而上成螺旋形的⑤____,体态矮小像灌木似的⑥____等。形形色色的竹子年复一年地生息着,繁衍着。据记载,目前世界上竹的品种已有1200多种。其中生长在我国的有200多种。

1、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到文中的横线上: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

A、实心竹

B、乌小竹

C、方竹

D、一节竹

E、吊丝球竹

F、哺鸡竹

2、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线语句是描述性的语言,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

A、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B、打比方 分类别 列数字

C、作比较 举例子 列数字

D、作比较 打比方 列数字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