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共22分): 巍峨大禹陵 黄意明  ⑴大禹陵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共22分):

巍峨大禹陵     黄意明

  ⑴大禹陵在绍兴市东南会稽山,禹陵旁有禹庙,为供奉和祭祀大禹之所。大禹,姓姒氏,为黄帝之玄孙,帝颛顼之孙。据史书记载,大禹治水时,曾到过当时的古越茅山,并更名茅山为会稽。禹继帝位后十年,东巡至于会稽而崩,葬于此,故称禹陵。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为一时盛事。后代帝王也多有祭祀,百姓则每年都要举行祭禹活动。有“北祭黄陵,南祭禹陵”之说。

⑵沿着禹陵石阶缓缓而上,两旁山色青青,气象庄严肃穆。进入禹庙大殿,大禹塑像高大威武,朝服冕旒,神情庄重。背后绘有九把斧凿,象征大禹疏通九河的功绩。两旁有两联曰“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惟微见道心”,“不矜不伐拜嘉言贤无遗野四海攸同,乃圣乃神疏九河人免为鱼万世永赖”,对大禹生平作了一个很好的概括。

⑶面对巍峨大禹陵,我不禁陷入深思。

⑷在历代帝王中,大禹四千年来一直受到人民的尊敬,历代香火绵延,而帝王将相、文人士大夫也对他推崇备至,把他作为古代贤君的代表,这无疑和大禹平成水土、疏通九河的功业有关,同时,也由于在大禹的身上体现着一种后世儒家的理想精神。据《史记》记载,“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亹亹穆穆”,本身即是一种道德和法度的象征。当舜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禹在接受了治水重任后,深知任务的艰巨性,首先是以一种克己恭敬、精勤不懈的态度来从事工作的。传说中,他的父亲鲧是用获取上帝息壤的办法来堙堵洪水的,这是一种把希望寄托在神物上的态度,以为沾取天帝的灵光,就能大功告成。大禹则不然,他知天命而尽人事。一方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自己以身作则,身先士民,“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陆行乘车,水行乘船,山行乘檋(jú,一种登山鞋),泥行乘橇;左准绳,右规矩,行山弑定高山大川”。另一方面,则对未知的自然规律采取一种敬畏的态度,“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富室致费于沟域”。所谓“鬼神”后人常解释为造化之迹,也即是当时人们尚未能弄懂的自然现象。大禹广纳嘉言,细察地理。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的轻妄,而是一种孜孜砣砣、谨慎务实的精神。这种现实精神正是后世儒家所推崇的。

⑸体现在大禹身上的另一美德,则是他不伐善、不矜能、虚己求贤的谦虚态度,而这种态度,同样是后代儒家修身之基。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大禹当然明白他所从事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必然充分依靠民众的力量和智慧,所谓“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尚书·皋陶谟》)。因此他蓑衣芒鞋,不辞辛劳,向田夫野老、民间贤达请教,尽可能地采纳各种合理意见,以至于“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尚书·大禹谟》)。凡有功,不自居;凡有过,不自免,“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尚书·大禹谟》)。这种虚怀若谷、不自满、不浮夸的品质,正是中国文化对圣贤的要求。而由此形成的君子在位、小人在野的局面,又是儒家贤人政治的理想状态。

⑹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禹是天人合一观念的化身,在禹的身上寄寓着儒家以道自任的思想和对天道的体认。当舜之时,滔滔洪水方割,浩浩怀山襄陵,人或为鱼鳖。自然灾害直接导致了政局不稳、人心不安。人心不安,以使人们无暇顾及对“天道”的体认、真理的追求,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而大禹于沧海横流之中,以身体力行来体现中正之道,既不骄傲,也不轻信,精诚专一,不稍懈怠。大禹治水的过程,既是造福于民的过程,同时也是王道的推行过程,更是古代君子内圣外王人格的实现过程。人或为鱼,其实暗示着原有价值的“礼崩乐坏”。而人居平土,鱼归水渊,则暗示着秩序的重建,礼教的确立。大禹的身上,寄寓着中国文化的理想。

⑺走出禹庙,春风骀荡,搭起不久的祭台宛在,可见功过自在人心,这时便很自然地想起辛弃疾的词《生查子》:

悠悠万世功,砣砣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15、文中第4自然段中说“也由于大禹的身上体现着一种后世儒家的理想精神”,这种“后世儒家的理想精神”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分条回答。(6分)

                                                                                 

                                                                                 

                                                                                  

16、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人们对大禹推崇备至,把他作为古代贤君的代表,除了大禹建立的功业外,还有哪些原因呢?请分条回答。(6分)

                                                                                 

                                                                                 

                                                                                  

17、文章末尾引了辛弃疾的《生查子》一词,起到什么作用?(6分)

                                                                                 

                                                                                 

                                                                                  

18、这篇文章是一篇游记,与一般游记相比,本文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4分)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30/ee40bf6220b27f09704fe7851a5b5492.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A本题关键要结合俄国改革前的社会背景,把改革与发展相联系。理解俄国改革正是废除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即农奴制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Up新势力”是中国联通公司针对15~26岁的青少年群体推出的客户品牌,也是中国联通的第一个客户品牌。中国联通通过对青少年生活形态和心理需求的认真调查和透彻了解,除了给青少年这个细分目标客户群量身订制贴近他们的通信产品和服务外,更希望传递“Up新势力”所倡导“自信、创新、分享、团队”的文化内涵,以及“就要你最红”的Up精神,在年轻人的成长中传达对他们的尊重、理解与支持,进一步起到助力的作用。该品牌初始重心是“点对点短信优惠包”,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青少年用户的首选通信品牌。
“Up新势力”横跨G/C两网,宣扬“年轻DIY”的“Up红”文化,包括各种自由选择、灵活搭配的基本话音与增值服务功能套餐。“Up新势力”打破了原有固定的资费套餐形式,让年轻人享受超前的通信体验,采用个人自由定制、自由组合的方式设置资费。
“Up新势力”采用卡通公仔形象作为代言形象,迎合了青少年的喜好和消费习惯:它又推出了众多活动,如“成长新势力,爱心你和我”、“校园新势力影院”“优帕总动员”等等,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到“Up新势力”的群体中来。

定位在青少年的行为,属于市场细分中的( )。

A.地理细分

B.人口细分

C.心理细分

D.行为细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