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下列各溶液中,有关成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10mL 0.5mo

题型:选择题

题目:

下列各溶液中,有关成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10mL 0.5mol/L CH3COONa溶液与6mL 1mol/L盐酸混合:c(Cl)>c(Na+)>c(CH3COO)>c(H+)>c(OH)

B.0.1mol/L pH为4的NaHB溶液中:c(HB)>c(H2B)>c(B2)

C.硫酸氢铵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至溶液恰好呈中性:c(Na+)>c(SO42)>c(NH4+)>c(OH)=c(H+)

D.pH相等的(NH4)2SO4、 (NH4)2Fe (SO4)2、NH4Cl溶液:c(NH4Cl)<c[(NH4)2Fe (SO4)2]< c[(NH4)2SO4]

答案:

答案:C

题目分析:10mL0.5mol·L-1CH3COONa溶液与6mLlmol·L-1盐酸混合,发生反应,相对于溶液中CH3COOH、NaCl、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5:5:1,所以c(Cl)>c(Na),溶液呈酸性,c(H)>c(OH),醋酸是弱酸,发生电离,电离程度不大,所以c(Na)>c(CH3COO),c(H)>c(CH3COO),故为c(Cl)>c(Na)>c(H)>c(CH3COO)>c(OH),故A错误;0.1mol·L-1的NaHB溶液pH为4,说明HB为弱酸根,且HB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电离生成B2,水解生成H2B,所以c(B2)>c(H2B),电离与水解程度不大,c(HB)最大,所以c(HB)>c(B2)>c(H2B),故B错误;硫酸氢铵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至溶液恰好呈中性,铵根离子有剩余,溶液为硫酸钠、硫酸铵、氨水的混合溶液,加入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大于硫酸氢铵,所以c(Na)>c(SO42),根据物料守恒,n(SO42)=n(NH4)+n(NH3·H2O),所以c(SO42)>c(NH4),故c(Na)>c(SO42)>c(NH4)>c(OH)=c(H),故C正确;相同pH的(NH4)2SO4与NH4Cl溶液中,硫酸铵和氯化铵都是强酸弱碱盐,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判断二者NH4浓度相等,即2c[(NH4)2SO4]=c(NH4Cl),亚铁离子抑制铵根离子水解,所以pH相等的(NH4)2SO4溶液, (NH4)2Fe (SO4)2溶液和NH4Cl溶液:c[(NH4)2SO44]<c(NH4Cl)<c[ (NH4)2Fe (SO4)2],故D错误;故选C。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

南山雨

董 桥

三四十年前我带着家小来香港谋生,白天做两份兼差的工作,晚上给报纸杂志写稿翻译,三口生计勉强应付,偶然碰到意外支出,变卖细软的落难举措还是有的。这样熬了两三年,老二出世的时候,我去应征一份工钱优厚的职务,连过三关,十拿九稳,竟然落空。

那期间,石初先生辗转知道了我的境遇,有一天约我到莲香茶楼喝早茶。是农历腊月,天刚亮,楼上靠窗的茶座冷得很,他殷殷劝我多吃点心暖胃,尽说些不着边际的闲话,下楼道别之际,徐徐从大衣口袋里摸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给我,是他早年手抄的一些田园诗,喃喃说:“这些诗写得清爽,念起来舒服。苦闷的时候读读诗词,日子会变得漂亮些!”

风很大,我走到大马路一家绸缎庄的屋檐下翻出诗册,浓浓淡淡的墨色录了许多唐诗清诗,范石湖的作品不少,最后一页是毕九歌的一首七绝:“芍药花残布谷啼,鸡闲犬卧闭疏篱。老农荷锸归来晚,共说南山雨一犁。”

那天晚上天更冷,石初先生打电话言归正题,要我宽心,用了“事缓则圆”四个字劝我再碰碰机缘,说他一九五二年刚来香港也磕磕绊绊,困顿无助,天天晚上读诗抄诗解忧。我说石湖的诗我小时候读得多,倒想知道毕九歌是谁。他说那是清代王渔洋《古夫于亭杂录》里抄到的,只知道他字调虞,渔洋同邑大司空亨的后人,能诗,可惜只流传了那一首七绝:“可见名与利那玩意儿都是注定的!”

石初先生到死也没有成过名。他茶余饭后即兴写写的游戏文字,怎么说都不输那些名家的笔墨,绝对值得付梓流传。事实竟然不是那样。他的旧诗词,他的白话文,他的英文、法文、拉丁文,全是他七十二年人生中默默修炼的正果,知道的人却太少太少了。

我是一九六五年才从台北带着父执宋伯伯的信去看申先生。他住半山般含道,四十出头,白皙的皮肤衬着白皙的衬衫,纤秀的金丝眼镜把一张瘦长红润的脸映得更清贵。他声音低沉,讲话很慢,地道的英国风度,一点不带上海人的阔气和喧阗。那次初识之后,他记起来会打电话问我近况,约我在中环他做事的洋行附近吃个午饭聊聊。后来我在报上写专栏、做翻译,石初先生这才开始用长辈的口吻给我提了许多意见,我们渐渐成了师徒。

申先生先是教我中文造句的窍门,说白话文要写出文言的凝练,文言文要透露白话的真切。“胡适之的文言文写得其实比白话文要好,原因在此。”他说,“胡先生学问深厚而才情单薄!”这淡淡的半堂课,我受用到老。他起初常常说我的翻译七百字里起码有十个地方是笨译,脱裤子放屁的句子太多了:“做人不可取巧,翻译必须学巧!”申先生每给我改一篇译文,总是叮咛我回家好好逐句捉摸。这样改了八九篇,回头重看自己的旧译,我才脸红了。

我亲沐教泽越久,越觉得石初先生做人跟做学问完全不同。做人,他诚实而世故;做学问,他犀利而纯真,抱定主意不求闻达。那时期,传媒的兴旺造就了一批好辩之士挥笔制造舆论,改造社会。那时期,知识界也有一小撮饱学之士唾弃说教,唾弃生命卑微的欷歔,一心安分乐道,一心经营个人精致的技艺,遁迹自娱。申先生继承的正是这一小撮人的情操:“要紧的是了解生命,不是判断生命。”他常说。

一九九○年年尾,石初先生丧偶,万念灰蒙,久久难释,人也苍老了许多。一天,我约他到莲香茶楼喝早茶,下楼道别的时候,我把二十五年前他给我的那本诗册交还给他。我握着他冰冷的手,一句话没说。

申先生看看我,看看那本破旧的小册子,微微点了点头,转身踽踽走进晨曦里的小巷。

(选自《旧时月色》,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概括文章中申石初先生的人物形象。(6分)

小题2:“可见名与利那玩意儿都是注定的!”这句话流露出申石初先生丰富的情感,请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4分)

小题3:请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小题4:请谈谈本文以“南山雨”为题的用意。(6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