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一13题。(18分) 《中国的桃花文化》节选 桃花以它俏丽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一13题。(18分)

《中国的桃花文化》节选

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汇入了人们审美的心理因素,逐渐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桃花文化历史悠久,丛《桃之夭夭》一直唱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桃花文化还具有普遍性,举凡恋爱、婚姻等人生喜庆活动,桃花总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民俗中的“踏青”,采撷的也多是几枝早开的俏丽桃花。至于与桃树、桃实相关的文化事象,几乎无所不在:“桃都”天鸡报晓、王母蟠桃盛宴、寿星捧桃、春日桃符、“桃李满天下”……

桃花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人的自然观。人类诞生于大自然,与大自然永远有一根剪不断的脐带。

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咏春”的诗文,倾注了中国文人的炽热情感;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

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推动着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已的本质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倾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现对永恒的自然、永恒的生命的向往。

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中国的文人,一方面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理想,另一方面,又要准备在理想之梦被击碎时“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的休憩与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

桃花源作为一个“理想世界”,作为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人学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中国一些文人并非不知道桃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子的《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求宇宙、社会和人生意义的思维模式。

(选自《中国的桃花文化》)

12.对本文第二段“从《桃之天天》一直唱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文化贯穿于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从《诗经》到现代诗。

B.桃花文化代代沿袭,从先秦到今天,以至将来,绵延不断。

C.桃花文化从《诗经》的“十五国”,逐渐遍布于赤县神州。

D.研究桃花文化,可以找到一条研究中国诗歌发展的线索。

13.对文中提到的“儒与庄禅互补”,分析不当的是(3分)

A.“经世济用”的追求,与“超凡脱俗”的矛盾统一。

B.“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C.“治国”时也寻求“逍遥”,失意时也苦苦追求。

D.既积极参与“治国”,于不得已时又寻求解脱。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30/2c047d8b53a4b53288aa532dae4add22.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1)当m=0时,方程变形为:-2x2+x=0,解得:x1=0,x2=12.∴当m=0时,方程的两个有理根为:x1=0,x2=12;(2)当m>0,且m2-2m<0时,得0<m<2,原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b2-4ac=[-(m-1)]2-4m(m-2),=m2...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在资格预审文件发售后,购买文件的投标意向者可能对资格预审文件提出疑问,业主应书面答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业主对任何一个投标意向者问题的答复,均要求同时通知所有购买资格预审文件的投标意向者

B.只向提出疑问的投标意向者做出答复,而对其他投标意向者进行保密

C.购买资格预审文件的投标意向者可以将其对资格预审文件的疑问口头提交业主

D.投标意向者应将其疑问以书面的形式提交业主,业主应约见对方给予答复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