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发声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声源振动的______决定了它发出声

题型:填空题

题目:

发声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声源振动的______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______.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______越高,声源振动的越慢,发出声音的______越低.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29/fd72b730c8e27f0033ae0f9880118944.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四个不相等的正数a、b、c、d成等差数列,∴b+c=a+d,又由基本不等式可得:b+c>2bc,则a+d>2bc,即a+d2>bc.故选A.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日喻说

(北宋)苏轼

生而眇者①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②,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③,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选自《唐宋六十家小品文精品》)

注:①眇(miǎo):瞎眼,指天生双眼失明的瞎子。②籥(yuè):古代一种竹制管乐器。

③没(mò)人:能潜水的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而得其形扪 :抚摸

B.士知求道而不学务:致力、从事

C.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也欤致:自然获得、得到

D.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也达:通达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扣盘得其声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B.以未尝见而求之人也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

C.生不识水,虽壮,见舟而畏之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D.士杂学而不志道而智勇多困所溺小题3:下列各项中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B.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C.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D.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小题4:下列句子中省略成份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日(眇者)揣籥,以为日也。

B.或莫之见(之)而意之。

C.昔者(朝廷)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

D.(吴彦律)方求举于礼部,(苏子)作《日喻》以告之。小题5: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先讲了一个“盲人问日”的故事,指出“盲人识日”的问题在于只是依据间接的、片面的经验来认识事物,因此得出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错误结论。

B.第二段由上文的故事引申“识日”和“见道”,指出不能达于道的错误在于“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没有认识到“道”的本质,没有从事物的本来面目出发,只是主观臆断。

C.第三段讲“求道”的正确方法。引用孙武、子夏的话都是说明了掌握主动的必要性。第四段抓住一个“学”字深入一层说理,又用南北之人学“没”作比,突出长期实践的重要,并进一步指出了单凭求教而不下苦功的危害。

D.结尾正面鼓励吴彦律,说明作文目的,但意在言外。作《日喻》的目的在于希望吴彦律注意两点:一是求学必须要有目的,这目的是“求道”;二是要下苦功夫求道。小题6: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阐述了做学问应有的态度,开头用双目失明的眇者为喻,指出当今不务学问者正如眇者求日一般,自己不曾痛下苦功钻研学问之道,却依赖他人片面的见解,并就此满足,这是极其错误的。

B.文章第4段,作者以“没人”一事设喻,强调做学问,要“致道”,没有捷径,不能速成。唯有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才是唯一的法则。

C.作者写此文的目的,除了赞赏鼓励吴彦律有志于学外,更主要的是在揭露、批判社会上的士人如同眇者得日、南方之人学游泳一样,对学习马马虎虎,急功近利,“不学而务求道”的不良学风。

D.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说理形象生动,语言流畅亲切,没有板起面孔一味说教的味道。但是在轻松、风趣的后面,我们又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郑重与严肃。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王磊系国内某国营企业职工;2006年5月,王磊被派到某外资企业工作,当月取得的收入情况如下:
(1)外资企业本月支付给王磊的工资为4 000元;原单位支付的工资额为1 000元。
(2)王磊2005年曾与人合著过一本书,本月分得稿酬收入8 000元。
(3)2006年1月,王磊住所被盗,损失6 000元,本月收到保险公司赔款3 000元。
(4)在行业主管部门举办的技术竞赛中,获得“先进技术个人”奖,本月取得奖金2 000元。
(5)本月1日,将2003年2月购买的商品住宅一套转让,取得转让收入100万元。本商品房原购入价格为56万元,装修价格为6万元(能提供符合条件的实际支付装修费的税务统一发票),贷款银行出具的有效证明表明其按揭贷款利息为6万元,已交契税2.8万元,印花税280元。
(6)2004年购买的国库券到期,取得利息收入2 200元。
(7)本月在外资企业取得季度奖3 000元。
(8)本月为另一企业提供设备装配服务,取得不含税劳务报酬2 000元。
要求:指出王磊本月取得的各项收入的个人所得税的具体计算方法及过程,计算王磊本月应该缴纳的各项税金(包括营业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不必考虑土地增值税)。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