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使用抛物面反射镜时,如将光源置于焦距之内,反射光束为()光束。A.扩散 B.平行 C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使用抛物面反射镜时,如将光源置于焦距之内,反射光束为()光束。

A.扩散

B.平行

C.汇聚

D.交叉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29/a8b0817b6fc897f3b71c1c5d56e3efac.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E

试题推荐
题型:多项选择题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个供货合同,约定由乙公司在一个月内向甲公司提供一级精铝锭100吨,价值130万元,双方约定如果乙公司不能按期供货的,每逾期一天须向甲公司支付总货款的0.1%作为违约金。由于组织货源的原因,乙公司在两个月后才向甲公司交付了100吨精铝锭,甲公司验货时发现不是一级精铝锭,而是二级精铝锭,就以对方违约为由拒绝付款,要求乙公司支付退延一个月的违约金39000元,并且要求乙公司重新提供100吨一级精铝锭。但是乙公司称逾期供货不是自己的过错,而是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导致,不应该支付违约金,而且所提供的精铝锭是经过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甲公司不应当小题大做,现在精铝锭供应比较紧张,根本不可能重新提供精铝锭。甲公司坚持以公司应当支付违约金和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履行合同。双方为此发生争议,甲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乙公司支付违约金和重新履行合同。乙公司在答辩状中称,逾期供货不是自己的本意,也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得了的,不应当支付违约金,即使支付违约金,也不应当支付39000元之多,这个请求不公平。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若甲乙公司约定,乙公司负责货物的运输,则下列有关该批精铝锭的所有权和风险责任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乙约定了交付地点,则货物的风险自乙公司将货物运至交付地点时转移给甲公司

B.若甲乙约定了交付地点,则货物的风险自乙公司将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时转移给甲公司

C.若甲乙未约定交付地点,则货物的所有权自乙公司将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时转移给甲公司

D.若甲乙约定了交付地点,货物运至甲公司后,甲公司不得要求乙公司就货物不符合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E.若甲乙约定了交付地点,但运至后甲公司发现货物不符合要求而拒绝受领,则货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乙公司承担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考核要求

中文基本录入:在10min之内录入以下内容。
冰川是一种巨大的流动固体,是在高寒地区由雪再结晶聚积成巨大的冰川冰,因重力这主要因素使冰川冰流动,成为冰川。冰川作用包括侵蚀、搬运、堆积等,这些作用造成许多地形,使得经过冰川作用的地区形成多样的冰川地貌。此外,若将冰川的体积换咸水量,则除海水之外,占地球上所有的水量的97.8%。
在极地和高山地区,气候严寒,常年积雪,当雪积聚在地面上后,如果温度降低到零下,可以受到它本身的压力作用或经再度结晶而造成雪粒,称为粒雪。当雪层增加,将粒雪往更深处埋,冰的结晶越变越粗,而粒雪的密度则因存在于粒雪颗粒间的空气体积不断减少而增加,使粒雪变得更为密实而形成蓝色的冰川冰,冰川冰形成后,因受自身很大的重力作用形成塑性体,沿斜坡缓慢运动或在冰层压力下缓缓流动形成冰川。
冰川是个开放的系统,冰川在重力的作用之下流动。雪以堆积的方式进入到冰川系统,而且转变形成冰,冰在其本身重量的压力之下由堆积带向外流动,而冰在消融带以蒸发和溶融方式离开系统。在堆积速度与消融速度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冰川系统的规模。
冰川前后可以分为两部分,在后者或上游部分称为冰川堆积带;在前者或下游部分称为冰川消融带,其分界线是雪线,在雪线处雪的累积量与消融量处于平衡状态。
冰川是地表上长期存在并能自行运动的天然冰体。由大气固体降水经多年积累而成,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冰川一词来自拉丁文glacier(意为冰)。《世界冰川目录资料编辑指南》把冰川面积超过0.1平方千米者作为统计对象。以平衡线(又称雪线)为界把冰川分为两部分,上部为粒雪盆,下部为冰舌区,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冰川系统。
冰川自两极到赤道带的高山都有分布,总面积约达16227500平方千米,即覆盖了地球陆地面积的11%。约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69%。现代冰川面积的97%、冰量的99%为南极大陆和格陵兰两大冰盖所占用,特别是南极大陆冰盖面积达到1398万平方千米(包括冰架),最大冰厚度超过4000米,冰从冰盖中央向四周流动,最后流到海洋中崩解。
冰川是由多年积累起来的大气固体降水在重力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变质成冰过程形成的,主要经历粒雪化和冰川冰两个阶段。它不同于冬季河湖冻结的水冻冰,构成冰川的主要物质是冰川冰。
新雪降落到地面后,经过一个消融季节未融化的雪叫粒雪。新雪的水分子从雪片的尖端和边缘向凹处迁移,使晶体变圆的过程叫粒雪化。在这个过程中,雪逐步密实,经融化、再冻结、碰撞、压实,使晶体合并,数量减少而体积增大,冰晶间的孔隙减少,发展成颈状连接,称为密实化。粒雪化和密实化过程在接近融点的温度下,进行很快;在负低温下,进行缓慢。
当粒雪密度达到0.5~0.6克/厘米3时,粒雪化过程变得缓慢。在自重的作用下,粒雪进一步密实或由融水渗浸再冻结,晶粒改变其大小和形态,出现定向增长。当其密度达到0.84克/厘米3时,晶粒间失去透气性和透水性,便成为冰川冰。粒雪转化成冰川冰的时间从数年至数千年。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