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调和油 B.蒸馏水 C.青铜马 D.汉白玉

题型:选择题

题目: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调和油

B.蒸馏水

C.青铜马

D.汉白玉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29/4b293aca187a518984a9129d49b3e29b.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B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张 平 传

张平,青州临朐人。弱冠寓单州,依刺史罗金山。金山移滁州,署平马步都虞候。太宗尹京兆,置其邸。及秦王廷美领贵州,复署为亲吏。后数年,有诉平匿府中钱物,秦王白太宗鞫之,无状,秦王益不喜,遂遣去。太宗怜其非罪,以属徐帅高继冲,继冲署为镇将。平叹曰:“吾命虽蹇,后未必不为福也。”

太宗即位,召补右班殿直,监市木秦、陇。平悉更新制,建都务,计水陆之费,以春秋二时联巨筏,自渭达河,历砥柱(山名)以集于京。期岁之间,良材山积。太宗嘉其功,迁供奉官,监阳平都木务兼造船场。旧官造舟既成,以河流湍悍,备其漂失,凡一舟调三户守之,岁役户数千。平遂穿池引水,系舟其中,不复调民。有寇阳拔华者,往来关辅间,为患积年。朝廷命内侍督数州兵讨之,不克。平遣人以好辞说之,遂来归。改崇仪副使,仍领其务。凡九年,计省官钱八十万缗。

平好史传,微时遇异书,尽日耽玩,或解衣易之。及贵,聚书数千卷。在彭门日,郡吏有侮平者数辈,后悉被罪配京窑务。平子从式适董其役,见之,以语平。平召至第,为设馔劳之,曰:“公等不幸,偶罹斯患,慎勿以前为念。”给以缗钱,且戒从式善视之。未几,遇赦得原,时人称其宽厚。

论 曰 太 宗 居 潜 左 右 必 求 忠 厚 强 干 之 士 及 即 位 修 旧 邸 之 功 陈 从 信 张 平 等 六 人 者 咸 备 任 使 又 皆 畀 以 兵 食 之 重 寄 而 各 振 举 其 职 焉 有 足 称 者 矣 然 平 不 修 旧 怨 庶 几 进 于 士 夫 之 度。从信所进邪佞以术蛊惑上心,犹不免于近侍之常态欤!

(选自《宋史·张平列传》)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王白太宗之          鞫:审问  B.秦王不喜            益:渐渐

C.时遇异书              微:年幼  D.平子从式适其役      董:督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河流湍悍        申之孝悌之义

B.系舟中          皆出于此乎

C.计水陆费        是谁过与 

D.设馔劳之        何以伐

7.下列各句中补充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

A.及秦王廷美领贵州,复署(张平)为亲吏   B.秦王益不喜,遂遣(张平)去

C.(阳拔华)为患积年                      D.后(张平)悉被罪配京窑务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平曾在秦王手下供职,最初应该是颇受信任的。后来有人指控他暗中贪污,可是查无实据,但张平还是被秦王遣离了。

B.张平在采办秦、陇林木时改革了旧制,在造船场想办法减轻百姓的劳役,用和平方式解决盗贼问题,这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C.张平为人宽厚,曾经有郡吏侮辱他,后来这些郡吏犯了罪被发配去做苦力,张平知道后以德报怨,并嘱咐儿子善待他们,想方设法赦免他们。

D.作者在最后一段议论中,扬张抑陈,是就其人品而言的,但从他们的工作能力来说,评论者都作了充分的肯定。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4分)

论 曰 太 宗 居 潜 左 右 必 求 忠 厚 强 干 之 士 及 即 位 修 旧 邸 之 功 陈 从 信 张 平 等 六 人 者 咸 备 任 使 又 皆 畀 以 兵 食 之 重 寄 而 各 振 举 其 职 焉 有 足 称 者 矣 然 平 不 修 旧 怨 庶 几 进 于 士 夫 之 度。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平以好辞遣人说之,遂来归。

②平子从式适董其役,见之,以语平。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937年7月22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提出了东部工业西迁的构想。……8月11日,上海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成立。……9月下旬,新成立的军事委员会工厂调整委员会取代上海迁移监督委员会,全面负责沿海工矿业的内迁工作。27日,工矿调整委员会讨论确定了通过工厂迁移原则,将迁移工厂分为军需工厂和普通工厂两类,规定:“军需工厂系指国防上必需该厂之助,由政府令其迁移,……此等工厂之迁移得由政府按其个别情形酌予补助”, “普通工厂为指定军需工厂以外之工厂。凡愿迁移,呈经政府核准者,得予以免税、免验、减免运费、便利运输或征收地亩等之援助。惟因财政所限,不补助迁移费。”

由于战局发展,工矿内迁工作到1940年底基本完成。据行政院报告,经国民政府协助而内迁的厂矿共达448家,技术人员有12080人,机器材料70900吨。其中属于国防工业范围的厂家达60%以上。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1937年后方只有工厂63家,1938年增至219家,1940年为571家,1941年达到1138家。……后方工业中属于重工业的工厂占工厂总数35%左右,以资本计约占50%左右,改变了战前轻工业优势的状况。在工业布局上,重庆是最大的工业中心,加之四川其他地区,占厂数的45%以上、资金的53%。其余工业分布于湘、桂、陕、甘、黔、滇等省的主要城市。这样就使战前工业布局严重不合理的状况有所改变。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矿调整委员会通过工厂迁移原则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国民政府在沿海工矿企业西迁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沿海工矿企业西迁的积极意义。(6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