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问题。(14分) 雪野里的精灵李存葆 西定林寺中有一棵银杏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问题。(14分)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西定林寺中有一棵银杏树。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暂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尓一瞬,稍纵即逝。

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所采访。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铸。我与哨长扶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这时,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启明星,正在呼唤着春蕊的艳丽,春树的繁茂,春蚕的吐丝……

前年元宵节前夕,我应长白山林场友人之邀,曾到雪国一游。一日下午,我和友人在莽莽的安睡的一片杉林里漫游。蓦地,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闪动,一下跃入我的眼帘,燃亮了我的双瞳。我趋前蹲下细瞧,竟是几朵蓝色的小花。这蓝色的小生命,由纤纤的细茎挑着,那吹弹得破的花萼,显得那样稚嫩和孱弱。

这雪国中的蓝色小生命,纤细里充溢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着星的璀璨,月的妩媚,日的明丽。它们以小小的蓝色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它们以火热的心律终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们是这漫漫雪国里生命的精灵!友人告诉我,这蓝色的小花名叫“白头翁”。

定林寺里的银杏树,崂山雪地里的小花小草,还有这雪国中的“白头翁”,都是造物主无与伦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观……

人们惯常喜爱吟咏参天的大树,喜爱聆听它们博大生命的浩歌。但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浩歌是夏的宣言与旗帜,寂寞则是春的预告和序曲。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对憧憬着春天却不能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众多的小花小草,谁也没有权利去有意或无意地践踏它们……

1.选文所说的 “雪野里的精灵”就是指在崂山和长白山看到的雪中小花,这两处小花有哪些共同特点?(用词语概括回答)(6分)

                  ;③        ;④        。⑤         ⑥              

2.选文开头写定林寺的银杏树有什么作用?(3分)

 

 

3.根据提示,做圈点评注。(5分)

(A). 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B)蓦地,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闪动,一下跃入我的眼帘,燃亮了我的双瞳。

【提示】在两个句子中任选一个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然后解释该词语,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

答案:

1.①美丽;②纤弱,稚嫩;③顽强,不怕困难;④充满活力等。⑤博大 ⑥耐得住寂寞

2. ①与下文雪野里的小花形成对比和衬托;②说明巍峨峥嵘的生命固然值得歌颂,弱小寂寞的生命同样应该礼赞;只要是生命,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

3.根据提示,示例:(A)竟:竟然,表示出乎意料。表达了我的意外和惊喜之情。

(B)燃:这里是照亮的意思。运用夸张的写法,突出白头翁色彩的艳丽、夺目,表达了惊奇之情。

1.要据文中概括性形容词进行判断、归纳。

2. 要答出手法,再分析其作用。

3.根据提示,找出规定的词语2分,词语解释1分,表达2分。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患者男性,21岁。在某施工工地干活时不慎绊倒,造成右颊部贯通伤,出血较多。

如果口腔粘膜无缺损,而皮肤缺损较多,应采取的措施是()

A.口腔粘膜与皮肤相对缝合,消灭创面

B.严密缝合口腔粘膜,皮肤缺损行皮瓣转移或游离植皮

C.严密缝合口腔粘膜,设法拉拢缝合皮肤层

D.严密缝合口腔粘膜,皮肤缺损处覆盖敷料,加压包扎

E.以上都不是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哥伦布《航海日志》

材料二:16世纪西班牙版画,标题文字为“征服者之光”。

材料三:“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藏于矿井,……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在《资本论》

材料三是如何评价早期的探险活动的?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