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

题型:综合题

题目: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元封元年,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

——《通典·食货典》

材料二 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宜假以钱货,继其用之不给,使(发运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余而移用之。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

——《宋会要辑稿·职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从背景角度比较西汉与北宋实行均输法的相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均输法实施的作用。(9分)

答案:

(1)背景:政府面临财政危机;旧制存在诸多弊端;市场物价不稳定。(6分)

(2)作用:抑制商人垄断市场操纵物价;节省购物钱钞和运费;减轻人民负担;保证朝廷在物资方面的需要;(以上各2分,共8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1分)

题目分析:(1)本差距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关键信息:国用空竭、“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归纳。

(2)关键信息: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依据关键信息,从国家角度,主要阐述节省开支、增加财政收入等作用;从人民角度,则主要从减轻人民负担等方面归纳均输法的作用。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