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1)如图1所示为《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时刻的照片,按照实验

题型:填空题

题目:

(1)如图1所示为《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时刻的照片,按照实验要求应该______

A.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同时释放小车和接通电源

(2)本实验必须______

A.要平衡摩擦力

B.要求悬挂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C.上述两项要求都不需要

(3)如图2为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得到的纸带.从中确定五个计数点,量得:

d1
=8.00cm,
d2
=17.99cm,
d3
=30.00cm,
d4
=44.01cm.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
vC
=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
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实验中为了在纸带上打出更多的点,为了打点的稳定,具体操作中要求先启动打点计时器然后释放小车,故AC错误,B正确.

(2)该实验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只要小车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可,即使不平衡摩擦力,悬挂物的质量没有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小车依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该二项操作均不需要,故AB错误,C正确.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因此有:

vC=

d3-d1
2T
=
(30.00-8.00)cm
2×0.1s
=1.1m/s

s4-s2=2a1T2

s3-s1=2a2T2

a=

a1+a2
2
=
(d4-d2)-d2
4T2

代入数据解得:a=2.0m/s2

故答案为:(1)B;(2)C;(3)1.1,2.0.

试题推荐
题型:材料题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我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制止乱砍滥伐林木、毁林开垦等行为,提高全民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请回答:

(1)材料一说的是什么意思?此话是什么时期哪一学派、人物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代的资源利用理论是如何体现出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的观点有什么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