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象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睡着,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那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拐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能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并没有关上。

小题1:根据原文,概述这篇小说的典型环境和故事情节。(4分)

典型环境:

故事情节:

小题2:文章第六段“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这句话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 (4分 )

小题3:文章插入对中年男人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4:小说结尾“原来门并没有关上”有什么含义?试作分析。 (5分)

答案:

小题1:典型环境:一个清冷的风雪之夜。故事情节:她看电影晚归,进大院时叫人开门。

小题2:下放农村,感觉好像错过了恋爱的最佳时节,(2分)婚姻之门已经关上的无奈与伤感。(2分)(意思对即可)

(1)               反复强调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一旦失去或遭到破坏,就会引发人的哀愁(2分)。

小题3:插入中年人的描写,一是对比叙写了中年人的温暖,既反衬自己的孤单悲凉,又给她带来希望。(2分)二是为行文制造波澜,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2分)

小题4:最后一句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1分)一语双关,直接给人以惊喜。(1分)既实指“没关门”又揭示了小说的主题,(1分)只要不放弃追求,生活之门永远不会将我们拒之门外。(2分)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试题推荐
题型:材料题

下面是一篇科技论文的摘要,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

  本文针对直接法和二步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面,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降低其成本的关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