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25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

题型:综合题

题目:

(25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包括哪些方面。(1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9分)

答案:

(1)科举制度。(2分) “究天理”。(2分)

(2)内容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3分)

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3分)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

治改良,形成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2分)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倡导科学精神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兴起;(2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2分)

(3)代议制度建立;(3分)代议制民主具有优越性,如可适用于地广人多的国家;(3分)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选民范围日益扩大;并扩展到更多国家。(3分)

题目分析:本题具有跨度大的特点,注重线索梳理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第(1)问,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宋明理学(程朱理学),解答时注意关键信息“宋人文集”和设问中的提示“程朱理学”,在此基础上联系相关知识分析,由此可以得出答案为与科举制度相关且目的为“究天理”。第(2)问,实际上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及阶段特征,学习西方内容的变化可以结合信息“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从事科学,讲求政艺”“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概括,在此基础上结合19世纪中叶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演变的背景(政治、经济、思想等)分析。第(3)问,主要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答题角度“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因此在答案的归纳过程中需要围绕代议制的确立及发展完善即可。

试题推荐
题型:填空题
根据对话内容,将方框内符合对话语境的句子抄写在对话空白处,使对话恢复完整,选项中有两项是多余的。
A: Where did you go last weekend?
B: 小题1:.                         
A: But you told me you wouldn’t go there. You said it was dirty. 小题2:.                      
B: Er, you know, I didn’t want to go there first. But most of my friends went, so I went with them.
A: I see. 小题3:.                                   
B: I told the old people something interesting around us.
A: 小题4:                                
B: I had fun and felt happy.
A: 小题5:.                    Next time, I’ll go with you.
That’s great.             How did you feel?     Who did you go with?
What did you do there?    Thank you.           I went to the old people’s home.
Why did you go there then?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