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写作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低碳生活亦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你

题型:写作题

题目:

写作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低碳生活亦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你校学生会打算以保护环境为主题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假如你是学生会 * * ,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全体师生都来关注环境问题,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等方面做出努力:
现象
工厂倾倒废弃物;
人们乱扔垃圾;
人们过度砍伐树木、森林;

后果
河流、空气等都被污染了;
最近有人感染禽流感(bird flu)等病毒;

行动
人们购物时用购物篮而不用塑料袋(plastic bag),生活中节约水电;
我们可以再利用(reuse)课本;
我们还可以写信给电视台或报社…
要求:
1)表达清楚,语法正确,上下文连贯;
2)必须包括所有相关信息,并作适当发挥;
3)100词左右(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4)不得使用真实姓名、校名和地名。
Dear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Pollution is go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udents’ Union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26/c0d431a7a958f9d3fc37938c36377c44.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AB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北岛:当代诗人、作家。

  林思浩:出版人,任职于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林思浩:您的新书《城门开》写的是北京记忆,其中有没有用文字“修复”一座“被毁掉”城市的心意?

  北岛:与其说是用文字“修复”,不如说是“哀悼”。我是即将消失的北京的最后见证人之一。我猜想,一个1990年出生的孩子,大概认为北京就是现在这样,天经地义,一个古城只是谣传而已。其实根本不止北京如此。前几年我也去过我的祖籍地绍兴,那是我头一次回老家,失望至极。哪儿还有鲁迅笔下的那种韵味儿?就连鲁迅故居都像是仿造的。我认为,不仅我这样的异乡人在自己故乡迷失了,所有不聋不傻的中国人也全都在自己的故乡迷失了。

  林思浩:中国文化史上也有一些用回忆来复原文化名城的例子,一代文物的倾毁反而成就了文学的不朽,文学又反过来令文物增添了传奇的吸引力。您怎样看待这种关系?

  北岛:我既没有让文学不朽的野心,也没有考古热情,何况北京作为城市算不上什么文物,人们至今还住在其中。我只是希望我们从紧迫的节奏中停下来,哪怕片刻也好,反观我们的生活,看看在所谓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写此书的另一个目的,是借助文字追溯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我生命的开始,很多想法和事都是在那时形成或被注定的。

  林思浩:您在写作《城门开》时是否想过在北京这座城市和您的生活间做一区分?哪一部分更令您着迷?

  北岛:就我的成长经验而言,城市与人事是不可分割的,有某种镜像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我并没有刻意写城市,而所有大小事件都折射出城市的变迁。至于哪一部分最让我着迷,细节。正是个人的可感性细节,如同砖瓦一样,让我在纸上重建一座城市。

  林思浩:光和影,味道和声音,你一开始三篇写的这些显然都是难以言传的细微之物,这些能说是悠长岁月仍留在您身上的感受吗?这种感受对您接下来写到的人物和情节发挥的作用大吗?

  北岛: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删除细节。我在大学教散文写作时,让学生写写他们的童年,发现几乎没人会写细节。这是非常可怕的。没有细节就没有记忆,而细节是非常个人化的,是与人的感官紧密相连的。正是属于个人的可感性细节,才会构成我们所说的历史的质感。如果说写作是唤醒记忆的过程,那么首先要唤醒的是人的各种感官。以这三篇开头,是为了让感官充分开放,甚至强化放大,这是我的记忆之城的基础。

  林思浩: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您这个文字北京城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也就是说全书的篇章是怎样铺排的?

  北岛: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北京城的结构和汉字的结构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横平竖直、封闭性。老北京过去叫四九城,“四”指城墙,即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九”为内城的九个城门,与汉字的结构不谋而合。至于全书的篇章铺排,并不是按线性时间展开的,每章都可独立成篇,自成系统,很像汉字和北京的四合院,彼此呼应,在互相勾连拼接中产生更深的意义。(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城门开》是作家北岛的一部新书,作者在这部书中借助文字追溯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生活。

B.现在的北京城变化很大,原有的北京古城即将消失,在一个1990年出生的孩子眼里,北京作为古城只是一个谣传而已。

C.北岛认为,城市与人事存在某种镜像关系,他所描写的大小事件都折射着城市的变迁。

D.没有细节就没有记忆,而细节是非常个人化的,现代社会中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删除细节。

E.北岛受到汉字结构的启发,在安排《城门开》一书的篇章时,使每章都独立成篇,自成系统,很像汉字。

(2)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林思浩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门开》一书前三篇为什么写光和影、味道和声音这些细微之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城门开》这本书的写作和编排有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编辑出版学研究目前多是从理论到理论、从观念到观念的演绎,重复太多,实感太少,空洞太多,创新难得一见,读者不忍卒读,长此以往,编辑出版学研究将难以持续。

B.现在,人类每年消耗的资源量是生态系统提供给我们的资源量的120%,相当于每年20%的“本金”被消耗掉,“啃老本”导致生态系统江河日下,一泻千里

C.“忧国不谋身”,其深意在于,一个人要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始终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不为自己的利益而斤斤计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持之有故

D.我喜欢玉,喜欢它的温润、温文尔雅,它就如谦谦君子一样不露锋芒,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