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国家政策与知识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年间,朝廷罗

题型:材料题

题目:

国家政策与知识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年间,朝廷罗致大批文人分批编纂书籍,完成了一大批图书,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前代所不及的。此举被称为是“稽古右文,常儒兴学”的盛事。但与此同时,又蓄意借此以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先后又制造了50余起文字狱。“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谍”,就是笼罩在文字狱恐怖之下的知识分子状况的真实写照。——摘编自韦庆远《明清史续析》

材料二 邓 * * 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重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对于恢复高等院校正常的招生制度,邓 * * 在1975年就有过这方面的设想,但由于“ * * ”发动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而未能实现。但他从中 * * 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出发,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1977年)邓 * * 果断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奋斗的命运。(他们)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展示着骄人的才华,贡献着无尽的力量——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些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史实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材料二体现的邓 * * 的思想以及他决定恢复高考的动机;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 * * 这种思想和恢复高考的决定对当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命运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25/36f19471811d96fbfc124b2998a24348.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C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做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1.第一段说:“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的“很近”是指:_______,“很远”是指:_______。

2.第一段中“偶尔”一词能否删去?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这句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样的环境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说:“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请分条概括住在胡同里的居民的封闭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