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读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虚线为晨昏线,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地位

题型:综合

题目:

读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虚线为晨昏线,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地位于②地的  方向, ①地距③地约     千米。(2分)

(2)该日,地球公转速度较       ,③地有     (极昼或极夜)现象。(2分)

(3)此时,①地风向为      ;②地的天气特点是       。(2分)

(4)该季节②地的气温比③地还低,试分析原因。(3分)

(5)近年来,有关③海域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试从地理角度简述其主要原因。(2分)

答案:

(1)东南,3330千米(2分)

(2)快,极夜(2分)

(3)西北风(1分),寒冷晴朗(1分)。(共2分)

(4)②地位于陆地,③地位于海洋(1分),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②地冬季降温幅度大(1分)②地地势高(1分)。(共3分)

(5)北冰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联系三大洲的捷径;对北冰洋的领土竞争可以拓展生存的空间,缓解陆地环境的压力。(答对两点即可,2分)

题目分析:(1)由海陆轮廓可知,该地为北半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图示②地离北极点较①地近,从②地看①地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故为向东。①地与③地的距离,考查的是纬度相差 1 度,距离相差 111 千米。 (2)由亚欧大陆上出现高压,可知季节为冬季,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北极点出现极夜现象。 (3)①地的风向可根据等压线变化规律得出,②地受高压脊影响,出现寒冷晴朗天气。(4)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洋流、海陆位置、 (5)北冰洋地理位置重要、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所以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地形等。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强。解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①掌握经纬网图上,方位判断的基本方法:利用与极点的距离判断南北方向,与自转方向的关系判断东西方向;②利用经线计算球面上的距离;③掌握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④掌握世界区域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⑤掌握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等内容。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

患者,女性,20岁,有咳嗽、咳痰、消瘦、食欲减退、周身酸痛等症状半个月,于当地医院治疗,病情无好转。1个月后患者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伴有胸部疼痛、束带感,尿便功能障碍。查体:体温37.9℃,双上肢正常,胸椎有压痛,双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为(++++),剑突下痛温觉减退,双侧巴氏征(+)

上述检查完善后,仍需进一步行()。

A.腰穿

B.胸片

C.胸椎MRI

D.腰椎MRI

E.肌电因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