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12分) 洞 庭 一 角 余秋雨 ⑴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12分)

洞 庭 一 角

余秋雨

⑴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这次去洞庭湖,一见岳阳楼,心中便想:又是它了。一零四六年,范仲淹倡导变革被贬,恰逢另一位贬在岳阳的朋友腾子京重修岳阳楼罢,要他写一篇楼记,他便借楼写湖,凭湖抒怀,写出了那篇著名的《岳阳楼记》。直到今天,大多数游客都是先从这篇文章中知道有这么一个楼的。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已成为一般中国人都能随口吐出的熟语。

⑵ 不知哪年哪月,此景此楼,已被这篇文章重新构建。文章开头曾称颂此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于是,人们在楼的南北两方各立一个门坊,上刻这两句话。进得楼内,巨幅木刻中堂,既是这篇文章。书法厚重畅丽,洒以绿粉,古色古香。其他后人题咏,心思全围着这篇文章。

⑶ 这也算是个有趣的奇事,借之现代用语,或许可说,是文化和自然的互相生成吧。在这里,中国文学的力量倒显得特别强大。

⑷范仲淹确实是文章好手,他用与洞庭湖波涛差不多的节奏,把写景的文势张扬得滚滚滔滔。游人仰头读完《岳阳楼记》的中堂,转过身来,眼前就会翻卷出两层浪涛,耳边的轰鸣也更加响亮。范仲淹趁势突进,猛地递出一句“先忧后乐”的哲言,让人们在气势的卷带中完全吞纳。于是,浩淼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骚客胸襟的替身。人们对着它,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游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

⑸ 胸襟大了,洞庭湖小了。

⑹ 但是,洞庭湖没有这般小。

⑺ 范仲淹从洞庭湖讲到天下,还小吗?比之心胸狭隘的文人学子,他的气概确也令人惊叹,但他所说的天下,毕竟只是他胸中的天下。

⑻ 大一统的天下,再大也是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于是,忧耶乐耶,也是丹墀金銮的有限度延伸,大不到哪里去。在这里,儒家的天下意识,比之于中国文化本来具有的宇宙,逼仄得多了。

⑼ 而洞庭湖,则是一个小小的宇宙。

⑽ 你看,正这么想着呢,范仲淹身后就闪出了吕洞宾。岳阳楼旁侧,躲着一座三醉亭,说是这位虑仙人老来这儿,弄弄鹤,喝喝酒,可借人们都不认识他,他便写下一首诗在岳阳楼上:“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他是唐人,题诗当然比范仲淹早。但范文一出,把他的行迹掩盖了,后人不平,另建三醉亭,祭祀这位道家始祖。若把范文、吕诗放在一起读,直是有点“秀才遇到兵”的味道,端庄与顽泼,执着与旷达,悲壮与滑稽,格格不入。但是,对着这么大个洞庭湖,难道就许范仲淹的朗声悲抒,就不许吕洞宾的先风道骨?中国文化,本不只是一种音符!

小题1:第四段中加点的“两层浪涛”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小题2:第三段中的“有趣的奇事”具体指的是什么? (4分)

小题3:作者为什么说:“洞庭湖没有这般小”?(4分)

小题4: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范仲淹散文名篇《岳阳楼记》,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具体有哪些评价?请分条说明。 (4分)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21/dff375bdaec4400e5da133b16e44c3d8.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题目分析:因为,直线3x+4y+m=0与圆x2+y2-2x+4y+4=0没有公共点,所以,圆心(1,-2)到直线的距离大于半径1.即,解得,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绝对值不等式解法。点评:小综合题,题目...

试题推荐
题型:材料分析题

2008年9月5日中国法院网载文指出,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安徽省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不断延伸未成年人犯罪监审判职能,加大教育、感化、挽救工作力度,帮助他们重新走上正途。

(1)上述要求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方面保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刘星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0cm刻线处,移动光屏到光具座上某一位置,可以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缩小)。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动到光具座上40cm刻线处,再移动光屏,_______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选填:能、不能)。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