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现代文阅读题(9分,每小题3分) 太极与中华文化(有删改) 山东大学周来祥 中华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现代文阅读题(9分,每小题3分)

太极与中华文化(有删改)

山东大学 周来祥

中华文化的总体特点可用一个“和”字来概括,“和”的精神不但在时间上与中华文化同生共长,而且在空间上渗透和体现于中华文化的各种具体形态。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太极图》,远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已出现了“太极”的图形,大概明以后逐渐形成为现在流行的标准的《太极图》。我观《太极图》的美有五大特点:一、它是圆形的美,曲线的美,与西方以十字架和黄金律为代表的直线的美、长方形的美不同。二、它是均衡的美、对称的美,黑白两鱼,均衡对称的构成一个“和谐”的大圆。三、它是阴阳中和的美,白色代表着阳刚方面,黑色隐喻着阴柔的方面,阳刚与阴柔相交相融,共同构成互生互动的“中和”之美。四、它是一种范本式的美,美得不能再美的美,《太极图》中间的反“S”线,是一条“恰到好处”美得不能再美的曲线。任何的一点移动,都会破坏它均衡对称的中和美。五、它是动中有静的美,阴阳二鱼似在一个大圆中永恒地旋转,但旋转中又保持着一种宁静,总之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和之美,和谐之美。

《太极图》的中和之美,不是偶然的,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与中华先人美的观念是一致的,是中华先人艺术和美的理想的体现。《尚书》保存了一些可信的有关我国远古时代的文献,其中就已有“和”与“乐舞”关系的资料,到魏晋南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进一步把“和”与广义的“文”统一起来,“中和”的思想贯串于整个《文心雕龙》。中和之美是古代艺术和审美所追求的主导理想。

那么,这种中和之美或古典谐美的本质内涵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五点最重要:首先,它是一个关系范畴,是构成一个事物美的多种元素的关系状态,特别是其结构关系的形态;其二、这种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均衡对称、协调融通、次第有序、多样统一的一种和谐状态;第三,在这一和谐体多种元素中,人的主体性始终居主导地位。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和谐传统的根本精神,是和谐美的主导因素。以人为本,也就是在和谐美中,以主体、理性、人文、合目的为主导。第四、以人为本所达到的多样元素的融合,是一种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境界, “庄周梦蝶”表现的“不知何者为蝶,何者为庄周”,朱熹讲的“自中节”,都是讲的这种和谐美的境界。第五、和谐美不但体现客观规律的“真”,合目的的“善”,还要超越合规律的真与合目的的“善”。“真”是必然的、有限的、相对的,“善”是应然的、有意的、不自由的,超越“有限”、“相对”和“必然”,又超越“有意”、“应然”,才能升华到和谐美自由的境界。

这种以和谐美作为人生最高理想的境界,充分展现了中华美学的根本精神和独特风采,这与西方以真为美的最高理想,形成了巨大的差异。西方自古希腊美学开始,就把美与真结合在一起。黑格尔是近代西方美学的高峰和集中代表者,他把美归于“理念的感性显现”,使其处于绝对精神的最低阶段,他认为只有经过宗教,到哲学以“无限”的“理性”形式,把握无限的理性内容时,才达到最高真理,真是远远地高于美的。可以说西方的美学,以真为美,追求最高的真理,是美的最高理想,这与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学是大异其趣的。以中和之美或古典和谐美为主导理想的中华美学,可以称之为是中和美学或和谐美学,“太极图”的美作为中和之美或和谐之美的典型体现,自然可以成为中华美学、中华文化最鲜明的表征,因而,中华美学也可以称之为“太极美学”,中华文化亦可以称之为“太极文化”。

小题1:以下各项对《太极图》美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西方以十字架和黄金律为代表的直线的美、长方形的美不同,太极图的美表现为圆形的美,曲线的美。

B.《太极图》中间的反“S”线,是一条范本式的,“恰到好处”美得不能再美的曲线。

C.《太极图》的美是阴阳中和的美,白色代表着阳刚方面,黑色隐喻着阴柔的方面,阳刚与阴柔相交相融,共同构成和谐统一的“中和”之美。

D.《太极图》的美是动中有静的美,阴阳二鱼似在一个大圆中永恒地旋转,但旋转中又保持着一种宁静。小题2:以下各项对于“中和之美”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是一个逻辑范畴,是构成一个事物美的多种元素的关系状态,特别是其结构关系的形态。

B.“庄周梦蝶”表现的“不知何者为蝶,何者为庄周”,朱熹讲的“自中节”,都是和谐美的境界表现。

C.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和谐传统的根本精神,是和谐美的主导因素。以人为本,也就是在和谐美中,以主体、理性、人文为主导。

D.和谐美不但体现客观规律的“真”,合目的的“善”,还要超越合规律的真与合目的的“善”。“真”是必然的、有限的、绝对的,“善”是应然的、有意的、不自由的。小题3:下列对于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以真善为美的最高理想,与以和谐美作为人生最高理想境界的中华美学形成了巨大的差异。

B.《太极图》的中和之美,是中华先人艺术和美的理想的体现,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与中华先人美的观念是一致的。

C.黑格尔把美归于“理念的理性显现”,使其处于绝对精神的最低阶段,他认为只有经过宗教,到哲学以“无限”的“理性”形式,把握无限的理性内容时,才达到最高真理。

D.“太极图”的美作为中和之美或和谐之美的典型体现,自然可以成为中华美学、中华文化最鲜明的表征,因而,中华美学也就是“太极美学”,中华文化也就是“太极文化”。

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题目分析:C项,共同构成和谐统一的“中和”之美应为共同构成互生互动的“中和”之美。

点评:对事物的特点差要注意到文中一一对应区间找相关信息,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比对得出答案。

小题1:题目分析:A项,逻辑范畴应为关系范畴;C项,以主体、理性、人文为主导应为以主体、理性、人文、合目的为主导;D项,“真”是必然的、有限的、绝对的应为必然的、有限的、相对的。

点评: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要根据文中具体语句和选项比对,并结合相关语句的上下文对选项进行判断。

小题1:题目分析:A项,以真善为美应为以真为美;C项,理念的理性显现应为理念的感性显现;D项,中华美学也就是“太极美学”,中华文化也就是“太极文化”过于绝对化。

点评:对作者观点的概括,首先明确论题,把握大致作者的情感倾向,然后到文中寻找相关选项中所体现的语句,并分析选项和观点、原文的相同和不同。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

患者女,38岁。闭经45天、腹痛2小时,临床诊断宫外孕,曾孕三产一胎,人工流产二胎。有输血史。医生决定立即急诊手术治疗,术中输A型血2U,手术后三天患者仍贫血,又输注A型红细胞2U。一周后患者低热、出现轻度黄疸,血红蛋白不升,反而下降,无血红蛋白尿。

请问应考虑患者发生的是()。

A.急性溶血反应

B.迟发性溶血反应

C.非免疫性溶血反应

D.细菌污染反应

E.输血相关性肝炎

查看答案
题型:多项选择题

各单位在办理新建机组进入商业运营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于不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技术要求和调度管理要求的机组,严禁并网运行,严禁办理进入商业运营手续。

B.以“四个服务”为宗旨,努力提高对发电企业的服务水平,实现公司“一口对外”服务。

C.严肃商运条件,严格进行审核,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法合规办理手续。

D.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分工职责,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矫正对象小李,30岁,易冲动。矫正社会工作者小王与小李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在小王的帮助下,小李脾气改善不少。一天,小王在路上目睹小李的妻子与其他男性举止亲密。此时,小王合适的的做法是()。

A.与小李的妻子沟通,希望她能改变自己的行为

B.与小李进行交流,对其可能产生的情绪冲动进行预防训练

C.尊重小李的知情权,把所见到的情况告知小李

D.遵循保密原则,不采取任何行动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