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综合填空。(选择方框内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每空只填一个单词。)real, pic

题型:填空题

题目:

综合填空。(选择方框内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每空只填一个单词。)

real,  pick,  swim,  excite, but,  rise,  fresh,  usual,  different,  country

     My home is in a small village among hills. I like my 1______ life.
     In the morning I 2______ get up early and read in the forest behind my house. The air is 3______, and I
enjoy the beautiful songs that the birds in the trees sing. When the sun 4______, I go to school with my friends.
     Summer is always hot in many places, 5______ not in my village. There are so many trees and we often
swim in the river at the foot of the hills.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catch fish there. How 6______ we are when
we catch some fish while 7______!
     On the hill there are 8______ kinds of fruit trees. When autumn comes, we often help our parents to
9______ them. Of course we can eat a lot of them. Eating some fruits on a tall tree is 10______ a happy thing.
     This is my country life. I like it very much.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20/d8a892f3ff92720b42edf5380f42d317.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超敏反应:是指某些抗原或半抗原物质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过去曾称为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

试题推荐
题型:综合题

(25分)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特征,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学者杉原薰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支持或反对“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观点的主要理由。(4分)

(2)写出19世纪中期以来推动经济史主体在“西方”成长的主要政治、经济与科技因素。(6分)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点是“沉沦”,近代中国的后期,其基本特点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3)从“沉沦”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涉及到1840~1911年中国历史的哪些重大事件?从“上升”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1911~1919年,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0分)

材料三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这样写到:“(本书)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截然不同。”

(4)材料三是从什么角度看待历史的?其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5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